解決收入分配問題重在建機制增渠道
高培勇 |
2010年10月13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相關新聞】
收入分配是關系民生的一個重要問題,歷來為黨和政府所重視。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調節收入分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收入差距拉大問題還遠未得到解決,對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帶來了不利影響。這說明,解決收入分配問題,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抓住關鍵,對症下藥。
收入分配問題主要緣於調節手段不足
很多人把我國的收入分配問題歸因於經濟體制轉軌,但深入分析可以發現,經濟體制轉軌固然是造成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原因,但可能並非實質性和根本性原因,因為在經濟體制轉軌國家中也可找到收入差距雖有所擴大但並不明顯、基尼系數並不算高的例子,如匈牙利、捷克﹔也不宜把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完全歸結於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因為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中也有對收入分配問題處理得比較好的例子。
其實,人們常說的收入分配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分配差距,主要是指分配的結果﹔另一個是分配不公,主要是指對造成分配結果不平等的原因判斷,如機會不均等。這兩個問題存在於人類社會所經歷過的所有經濟體制和所有發展階段,有所差異的不過是在不同的經濟體制下和不同的發展階段中所採用或依賴的調節機制和渠道不同。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要以什麼樣的調節機制和渠道去應對收入分配差距和分配不公問題。
這就是說,倘若我國當前的收入分配問題果真有什麼特殊之處,那麼,這種特殊性隻能歸之於現實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以不夠完善的現實市場經濟體制為線索審視我國當前收入分配運行格局,可以觀察到的一個基本事實是:政府對解決收入分配問題不可謂不重視、不可謂決心不大,但一旦付諸行動,卻往往是找不准下手的地方和有效的工具,或者政策雖好但落實不下去。機制欠缺,渠道不暢,或許正是當前我國收入分配問題的主要症結所在。
當務之急是構建新的調節機制和渠道
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們曾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調節收入分配的機制和渠道。那一套機制和渠道的主要支柱,就是農副產品統購統銷和城市職工八級工資制。在農副產品實行統購統銷的條件下,農民剩余的農副產品隻能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統一賣給國有商業部門。在城市職工八級工資制條件下,不僅城市職工被區分為若干類別,每一類都由政府規定相應的工資級別和標准,而且什麼時候漲工資、漲多少工資也由政府說了算。在那個時候,農民獲取貨幣收入的主要渠道就是剩余農副產品的銷售,城市職工獲取貨幣收入幾乎唯一的渠道就是工資。因而,隻要把農民的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和城市職工的工資渠道管住了,全國的收入分配格局就基本確定了。
隨著從計劃經濟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農副產品統購統銷和城市職工八級工資制逐步被打破。原有的調節機制和渠道既已不復存在,自然就要以新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調節機制和渠道去“換防”。這無疑要經歷一個“摸著石頭過河”般的探索過程。迄今為止,曾經有不少辦法先后被採用,但從總體上看,由於缺乏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適應性或適應性不夠,這些辦法大多未能取得預期的成效。調節機制和渠道的重新構建問題,始終未能獲得根本解決。
那麼,究竟有沒有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調節機制和渠道?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土壤中能否找到適當且有效的調節機制和渠道?隨著實踐的深入,人們的認識變得越來越清晰:調節收入分配的擔子已經不可能指望曾經行之有效的傳統行政手段來承擔。法律手段如實行和提升最低工資標准等,固然可以在一定范圍內發揮作用,但畢竟是有限的、輔助或補充性的﹔能夠適應市場經濟、有較大作為空間的,主要是經濟手段。
在理論上,收入分配可以分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兩個層面。初次分配是基礎環節,基礎打不牢,其他便很難談起。但這一層面的問題多屬於市場體系,政府的作用空間相當有限。政府既不能直接調整非國有制企業的職工工資,也不宜過多干預國有企業的職工工資。政府所能做且可見效的,至多是規范市場分配秩序。除此之外,可作調節之用、具有調節之效的經濟手段隻能或主要來自再分配層面。
再分配的靈魂或實質就是調節過高收入,並用從富人那裡得來的錢去接濟窮人。在現實的中國,“濟貧”似不難,因為畢竟有機制、有渠道——在既有財政支出結構的框架內,完全可以在不動存量、僅靠增量(呈穩定增長之勢的財政收入)的前提下,實現為低收入群體提供支援的目標。相比之下,調節過高收入則有難度,因為這既缺機制又缺渠道。政府所能運用的調節過高收入的手段基本上就是稅收,而現行稅制體系下的稅收顯然勝任不了這樣的使命。
【1】 【2】
收入差距緣何拉大? "拐點"漸現
馬曉河:收入分配體制的系統性問題
改革收入制度別忽視財產性收入
樊綱:5年后國民收入差距更大
中國可以跨過“中等收入陷阱”
收入分配是關系民生的一個重要問題,歷來為黨和政府所重視。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調節收入分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收入差距拉大問題還遠未得到解決,對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帶來了不利影響。這說明,解決收入分配問題,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因,抓住關鍵,對症下藥。
收入分配問題主要緣於調節手段不足
很多人把我國的收入分配問題歸因於經濟體制轉軌,但深入分析可以發現,經濟體制轉軌固然是造成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原因,但可能並非實質性和根本性原因,因為在經濟體制轉軌國家中也可找到收入差距雖有所擴大但並不明顯、基尼系數並不算高的例子,如匈牙利、捷克﹔也不宜把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完全歸結於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因為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中也有對收入分配問題處理得比較好的例子。
其實,人們常說的收入分配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分配差距,主要是指分配的結果﹔另一個是分配不公,主要是指對造成分配結果不平等的原因判斷,如機會不均等。這兩個問題存在於人類社會所經歷過的所有經濟體制和所有發展階段,有所差異的不過是在不同的經濟體制下和不同的發展階段中所採用或依賴的調節機制和渠道不同。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要以什麼樣的調節機制和渠道去應對收入分配差距和分配不公問題。
這就是說,倘若我國當前的收入分配問題果真有什麼特殊之處,那麼,這種特殊性隻能歸之於現實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以不夠完善的現實市場經濟體制為線索審視我國當前收入分配運行格局,可以觀察到的一個基本事實是:政府對解決收入分配問題不可謂不重視、不可謂決心不大,但一旦付諸行動,卻往往是找不准下手的地方和有效的工具,或者政策雖好但落實不下去。機制欠缺,渠道不暢,或許正是當前我國收入分配問題的主要症結所在。
當務之急是構建新的調節機制和渠道
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們曾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調節收入分配的機制和渠道。那一套機制和渠道的主要支柱,就是農副產品統購統銷和城市職工八級工資制。在農副產品實行統購統銷的條件下,農民剩余的農副產品隻能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統一賣給國有商業部門。在城市職工八級工資制條件下,不僅城市職工被區分為若干類別,每一類都由政府規定相應的工資級別和標准,而且什麼時候漲工資、漲多少工資也由政府說了算。在那個時候,農民獲取貨幣收入的主要渠道就是剩余農副產品的銷售,城市職工獲取貨幣收入幾乎唯一的渠道就是工資。因而,隻要把農民的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和城市職工的工資渠道管住了,全國的收入分配格局就基本確定了。
隨著從計劃經濟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農副產品統購統銷和城市職工八級工資制逐步被打破。原有的調節機制和渠道既已不復存在,自然就要以新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調節機制和渠道去“換防”。這無疑要經歷一個“摸著石頭過河”般的探索過程。迄今為止,曾經有不少辦法先后被採用,但從總體上看,由於缺乏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適應性或適應性不夠,這些辦法大多未能取得預期的成效。調節機制和渠道的重新構建問題,始終未能獲得根本解決。
那麼,究竟有沒有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調節機制和渠道?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土壤中能否找到適當且有效的調節機制和渠道?隨著實踐的深入,人們的認識變得越來越清晰:調節收入分配的擔子已經不可能指望曾經行之有效的傳統行政手段來承擔。法律手段如實行和提升最低工資標准等,固然可以在一定范圍內發揮作用,但畢竟是有限的、輔助或補充性的﹔能夠適應市場經濟、有較大作為空間的,主要是經濟手段。
在理論上,收入分配可以分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兩個層面。初次分配是基礎環節,基礎打不牢,其他便很難談起。但這一層面的問題多屬於市場體系,政府的作用空間相當有限。政府既不能直接調整非國有制企業的職工工資,也不宜過多干預國有企業的職工工資。政府所能做且可見效的,至多是規范市場分配秩序。除此之外,可作調節之用、具有調節之效的經濟手段隻能或主要來自再分配層面。
再分配的靈魂或實質就是調節過高收入,並用從富人那裡得來的錢去接濟窮人。在現實的中國,“濟貧”似不難,因為畢竟有機制、有渠道——在既有財政支出結構的框架內,完全可以在不動存量、僅靠增量(呈穩定增長之勢的財政收入)的前提下,實現為低收入群體提供支援的目標。相比之下,調節過高收入則有難度,因為這既缺機制又缺渠道。政府所能運用的調節過高收入的手段基本上就是稅收,而現行稅制體系下的稅收顯然勝任不了這樣的使命。
![]() |
(責任編輯:聶叢笑) |
更多關於 經濟收入 的新聞 |
· 胡錦濤首提包容性增長 陌生概念或寫入十二五規劃 · 中等收入群體生活直擊:生活壓力透支半生財富 · 外籍青年在華賣飛餅年收入超10萬元 · 張平:進一步增加居民收入 引導企業合理提高報酬 · 王小魯回應統計局:房價是灰色收入最好例証 |
相關專題 |
· 評論 觀察 |
熱圖推薦 |
|||
|
| ||
|
|
精品策劃 |
·中國女富豪全球最富有 黃氏家族百億帝國誰守衛? ·大規模事業單位改制啟程 中國未來5年工資將加速漲 ·中年白領面臨"被老化"尷尬 網友晒用電量提意見 ·經濟周刊:銀行家分析當前經濟 別對房產稅抑房價期待太高 ·兩市放量大漲 滬指漲83點收報2738 巨獎偏愛河南? |
播客·視頻 |
|||
|
|
資本市場熱點追蹤 |
·10月13日國內三大証券報紙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深市上市公司公告(10月13日) ·滬市上市公司公告(10月13日) ·創業板收評:股票跌漲互現 68隻上漲1隻漲停 ·收評:兩市強勢上漲 滬指漲34點收報2841 |
·中國女富豪全球最富有 黃氏家族百億帝國誰守衛? ·大規模事業單位改制啟程 中國未來5年工資將加速漲 ·經濟周刊:銀行家分析當前經濟 別對房產稅抑房價期待太高 ·最大祖母綠引爭奪戰 股市逆境中紅利翻番的秘訣 |
[一語驚壇] 公務員試點招人,工農會不會"范進中舉"? [論壇]溫總理CNN專訪全文!·溫家寶與朱?基"醒世名言" [訪談]汾酒集團李秋喜談酒文化·宣傳部長談文化體制改革 [辯論]對農民工放開戶籍限制?·親屬大義滅親,被告減刑? [博客]溫總理登《時代》說明啥 郎咸平:中國人咋過的辛苦 [博客]毛澤東咋讓國人活得有尊嚴 張召忠:美日欲奪釣魚島? |
無線·手機媒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