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革命退無可退:減少出口符合戰略需要
|
2010年10月28日09:08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管控稀土資源是中國的主權權利,也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規定,不違反中國的入世承諾。”面對越來越多的國家因稀土問題將矛頭指向中國,我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26日重申了中國的立場。
事實上,中國近年以36%的稀土儲量為全球貢獻97%以上的稀土產量,商務部明確表態,中國稀土儲量僅能維持15年至20年。如果稀土資源枯竭,中國將處於一個十分尷尬和被動的處境,我國不得不高價向其他稀土儲備國進口稀土來發展高科技產業,如導彈制導系統等。因此,減少稀土出口也符合戰略需要。中國已意識到對稀土等戰略資源保護的重要意義,開始加速整合並購、削減出口配額、研討儲備機制……即使承受來自國際社會的指責,也要艱難前行。
“稀土戰”背后的國家利益
甚囂塵上的“稀土戰爭”成了國家間新一輪的利益博弈,而中國保護稀土卻引起了美日歐等國的強烈反應。早前美國依據該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的訴訟對中國展開301調查,其中就涉及中國針對稀土資源的控制問題。
本月12日,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在日本駐華大使館召集美、英、德、法、韓等各主要國駐華大使,聲稱中國的稀土出口規制“存在問題”,企圖聯合國際壓力,要求中國緩和對稀土元素的出口規制。隨后,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也在《紐約時報》上發表《從稀土出口看中國流氓經濟》一文,炮轟中國稀土政策。27日,德國經濟部長布呂德勒也加入抗議陣營。
“看美日反應如此激烈,就証明控制稀土對國家的重要性,中國控制稀土出口有理有據。”長期從事稀土推廣應用工作的李先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事實是,近年中國稀土產業以“一己之力”為世界貢獻97%的稀土產量。來自美國地理調查局的公開數據顯示,2008、2009兩年間,全世界稀土礦採量為12.4萬噸,其中中國礦採量都為12萬噸,佔96.8%。與之相對應的是,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的稀土儲量分別佔世界的13%、19%和3.6%,但產量卻均為零。日本目前92%的稀土倚賴從中國進口,但《金融時報》指出,日本隻將進口總量的1/3用於生產,其余用做戰略儲備。業內人士曾估計,日本儲備的稀土已夠用40至50年。美國政府為保護本土的稀土資源也採取了嚴厲的強制措施,不但完全停止出口,還封存礦山,轉而從國外進口稀土產品,以滿足其國內需求。
我國稀土價格長期以低價出口,此前數年中國混合稀土氧化物的價格大約為每噸幾千元,每公斤幾元,業內戲稱稀土賣了白菜價。據統計,1995至2005年這10年間中國稀土產業由於廉價出口而損失的外匯達到近百億美元。為此,商務部2010年稀土出口配額文件規定,今年稀土出口配額總數為30258噸,比2009年的50145.1噸少了近40%﹔2010年7月初,中國再宣布將2010年下半年的稀土出口減少72%。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大規模減少稀土出口。
對此,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是基於既要促進經濟,又要保護環境和國家安全的綜合因素考慮做出的決定。稀土在中國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都非常貧瘠的土地上以非常少的量存在,而大量提取稀土對於中國的生態環境有比較大的破壞,所以中國對稀土的生產、開採和貿易都實行了限制,這樣的做法是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魯志強撰文指出:“池浸工藝每開採1噸稀土,要破壞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剝離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萬立方米的水土流失。”
而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工業品處處長晁寧表示,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隻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我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年至20年,不排除有一天需要依賴進口稀土。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的稀土大國地位已經岌岌可危。
減少稀土出口符合戰略需要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中國對稀土出口加以管理和限制,這是合乎國際規范和國內法律的。但這卻是日美所不願意看到的,他們希望繼續從中國進口廉價的稀土,因此才會對中國施壓,而中國應該從自身考慮堅決對稀土的開採、生產和出口進行管理和控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田心的報告也指出,當前,中國的稀土材料制成品日益增多。由於中國自身需求的增加,其出口佔總產量的比率已經從75%下降到25%。如釹、鏑、鋱、釔等元素,預計在2012至2014年間,中國將全部用於國內。所以從發展趨勢上看,減少稀土出口是符合我國戰略需要的。
但假如國家不加以控制,美國將成為世界第一稀土大國,稀土價格可能會上升100至1000倍,中國將完全受制於人。
其實,我國稀土開採總量大,利用率低。如按照2008年的開採速度不加控制,主東礦將在25年內耗盡。中國南方的離子型稀土礦是非常寶貴的重稀土資源,從1970年到2007年已經消耗資源的60%,利用率僅有40%。如果按照目前的開採速度,南方的離子型稀土礦將在10年內耗盡。
【1】 【2】 【3】
事實上,中國近年以36%的稀土儲量為全球貢獻97%以上的稀土產量,商務部明確表態,中國稀土儲量僅能維持15年至20年。如果稀土資源枯竭,中國將處於一個十分尷尬和被動的處境,我國不得不高價向其他稀土儲備國進口稀土來發展高科技產業,如導彈制導系統等。因此,減少稀土出口也符合戰略需要。中國已意識到對稀土等戰略資源保護的重要意義,開始加速整合並購、削減出口配額、研討儲備機制……即使承受來自國際社會的指責,也要艱難前行。
“稀土戰”背后的國家利益
甚囂塵上的“稀土戰爭”成了國家間新一輪的利益博弈,而中國保護稀土卻引起了美日歐等國的強烈反應。早前美國依據該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的訴訟對中國展開301調查,其中就涉及中國針對稀土資源的控制問題。
本月12日,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在日本駐華大使館召集美、英、德、法、韓等各主要國駐華大使,聲稱中國的稀土出口規制“存在問題”,企圖聯合國際壓力,要求中國緩和對稀土元素的出口規制。隨后,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也在《紐約時報》上發表《從稀土出口看中國流氓經濟》一文,炮轟中國稀土政策。27日,德國經濟部長布呂德勒也加入抗議陣營。
“看美日反應如此激烈,就証明控制稀土對國家的重要性,中國控制稀土出口有理有據。”長期從事稀土推廣應用工作的李先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事實是,近年中國稀土產業以“一己之力”為世界貢獻97%的稀土產量。來自美國地理調查局的公開數據顯示,2008、2009兩年間,全世界稀土礦採量為12.4萬噸,其中中國礦採量都為12萬噸,佔96.8%。與之相對應的是,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的稀土儲量分別佔世界的13%、19%和3.6%,但產量卻均為零。日本目前92%的稀土倚賴從中國進口,但《金融時報》指出,日本隻將進口總量的1/3用於生產,其余用做戰略儲備。業內人士曾估計,日本儲備的稀土已夠用40至50年。美國政府為保護本土的稀土資源也採取了嚴厲的強制措施,不但完全停止出口,還封存礦山,轉而從國外進口稀土產品,以滿足其國內需求。
我國稀土價格長期以低價出口,此前數年中國混合稀土氧化物的價格大約為每噸幾千元,每公斤幾元,業內戲稱稀土賣了白菜價。據統計,1995至2005年這10年間中國稀土產業由於廉價出口而損失的外匯達到近百億美元。為此,商務部2010年稀土出口配額文件規定,今年稀土出口配額總數為30258噸,比2009年的50145.1噸少了近40%﹔2010年7月初,中國再宣布將2010年下半年的稀土出口減少72%。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大規模減少稀土出口。
對此,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是基於既要促進經濟,又要保護環境和國家安全的綜合因素考慮做出的決定。稀土在中國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都非常貧瘠的土地上以非常少的量存在,而大量提取稀土對於中國的生態環境有比較大的破壞,所以中國對稀土的生產、開採和貿易都實行了限制,這樣的做法是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魯志強撰文指出:“池浸工藝每開採1噸稀土,要破壞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剝離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萬立方米的水土流失。”
而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工業品處處長晁寧表示,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隻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我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年至20年,不排除有一天需要依賴進口稀土。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的稀土大國地位已經岌岌可危。
減少稀土出口符合戰略需要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中國對稀土出口加以管理和限制,這是合乎國際規范和國內法律的。但這卻是日美所不願意看到的,他們希望繼續從中國進口廉價的稀土,因此才會對中國施壓,而中國應該從自身考慮堅決對稀土的開採、生產和出口進行管理和控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田心的報告也指出,當前,中國的稀土材料制成品日益增多。由於中國自身需求的增加,其出口佔總產量的比率已經從75%下降到25%。如釹、鏑、鋱、釔等元素,預計在2012至2014年間,中國將全部用於國內。所以從發展趨勢上看,減少稀土出口是符合我國戰略需要的。
但假如國家不加以控制,美國將成為世界第一稀土大國,稀土價格可能會上升100至1000倍,中國將完全受制於人。
其實,我國稀土開採總量大,利用率低。如按照2008年的開採速度不加控制,主東礦將在25年內耗盡。中國南方的離子型稀土礦是非常寶貴的重稀土資源,從1970年到2007年已經消耗資源的60%,利用率僅有40%。如果按照目前的開採速度,南方的離子型稀土礦將在10年內耗盡。
![]() |
(責任編輯:聶叢笑) |
相關專題 |
· 評論 觀察 |
熱圖推薦 |
|||
|
| ||
|
|
精品策劃 |
·黃光裕財富回到5年前 醫生辭職夜市擺攤掙夠千萬 ·單次加息難以壓垮高房價 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貪官出獄獲百萬補償費 央視主持工資隻夠打醬油? ·北京新政或促房價下跌 創業板被指高效造富機器 ·人保部:企業退休金擬再提 收入分配該動真格了 |
播客·視頻 |
|||
|
|
資本市場熱點追蹤 |
·早報:美元反彈添變數 中期向好趨勢不改 ·基金看好四季度投資 ·紐約商品交易所27日黃金期貨每盎司下跌16美元 ·紐約股市27日出現震蕩 ·10月28日滬深股市最新交易提示 |
·黃光裕財富回到5年前 醫生辭職夜市擺攤掙夠千萬 ·人保部:企業退休金擬再提 收入分配該動真格了 ·經濟周刊:五中全會聚焦民生改革 完善養老金制度 ·央行加息房奴負擔再加重 1分硬幣銀行兌350元? ·加息不意味貨幣政策轉向 樓市調控強化股市不必慌 |
[一語驚壇]改善民生口號天天響,影響民生的物價說漲就漲 [論壇]抗美援朝究竟是怎麼回事·毛岸英到底是怎麼死的 [訪談]加交通部長談移民·馬偉明:落后不是國人專利 [辯論]“我爸是李剛”門如何收場·你贊成征收財產稅嗎? [博客]鳳凰酒店是湖南"天上人間"? 李瑞環為何再度捐贈? [博客]省長為何親自督查李剛父子? 我所認識的彭麗媛同志 |
無線·手機媒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