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時機已成熟 政府有可能成立股市穩定基金
劉琳 |
2008年09月09日10:2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上周末,美國政府宣布將接管房地美與房利美,此舉為我國購買“兩美”債券的投資者帶去利好消息。周一,A股市場上購買“兩美”債券的幾大銀行股價均現小幅回升,市場對中資機構持有“兩美”債券的動向表示不一。
此外,對於同美國房市一樣低迷的中國股市而言,美國政府的救市措施又將中國政府推上風口浪尖,專家認為,目前我國救市條件已經成熟,政府有可能建股市穩定基金救市。
政府接管“兩美”
美國政府7日宣布接管兩大住房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以避免更大范圍金融危機的發生。
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當天說,之所以採取這一歷史性的措施,是因為房利美和房地美規模如此龐大,與金融系統關系又如此密切,以至於其中任何一家垮掉都會導致美國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動蕩。政府接管兩家機構需要投入巨額資金,但保爾森強調,放手讓它們倒閉對金融市場的沖擊將比這個代價要嚴重得多。
被接管之后,房利美和房地美將由美國國會今年夏天創建的負責管理這兩家機構的新機構——聯邦住房金融署來管理,兩家機構原首席執行官已被限令離職,新領導人已被任命。保爾森說,“兩美”的最終結構將由國會以及下一屆政府來決定。
雖然美國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即將伴隨布什一起卸任的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此舉,實則用這種辦法巧妙地繞開了“兩美”發展難題,但是值得肯定的是,美政府此舉,無疑表明了政府的救市意願。對於持有5萬億美元住房抵押貸款的“兩美”巨無霸而言,政府擔保將為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市場注入一針穩定劑。
“絕對利好消息”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周一在巴塞爾國際清算銀行會議的間隙表示,相信美國政府對“兩美”的救助是一項積極的措施,此舉對中國投資者而言,也是一則有利消息。
據報道,包括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幾大銀行均持有“兩美”債券。據統計,截至6月末,中資銀行的持有總額約240億美元。其中,中國銀行持有172.86億美元,工商銀行持有27.16億美元,建設銀行持有32.5億美元。另外,持有“兩美”發行的機構債余額分別為15.93億元和11.70億元在亞洲金融機構中,中國銀行的次級抵押貸款投資規模居於首位。
中國工商銀行新聞部門負責人謝泰峰表示,對美國政府此舉表示歡迎。他同時指出,由於工行對“兩美”債券的持有量相對較小,因此工行的措施不會導致市場波動。
目前,市場分析人士普遍反映,美國政府此舉,對於中國各大投資者而言,是一個絕對的利好消息。“因為這件事終於有了買單者。”光大証券研究所分析師蔡榮向記者表示。“此前,市場一直擔心“兩美”危機會導致債券償付出現問題,但是現在政府作出了實質性的擔保舉措,“兩美”的資本金無疑會進一步充實,其債券的可信程度自然也會相應提高。”
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在周一的A股市場均出現小幅反彈,而利好消息在港股上則出現了更為明顯的效果。建行、工行、招行、中信銀行的漲幅均超過3%,交通銀行則上漲5.31%,中國銀行漲幅最大,為5.45%。
對於各個機構持有“兩美”債券的動向,蔡榮表示,由於美政府此舉只是救市意願的一種表示,但並不能明確其效果,因此處於謹慎考慮,中資機構有可能將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擇機減持。
然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郭田勇則表示:“現在美國政府出台這樣的救市措施,無疑提高了這些債券的信用程度,因此,中資機構在未來一段時間,應該不會出現減持的情況。持有量可能會在現有水平上保持穩定。”
美救市 我國何去何從?
在中國股市弱不禁風的當口,美國政府的這一“力舉”,很可能會讓敏感的A股投資者們再一次掀起一場中國政府何時救市的大討論。對此,聯訊証券公司首席分析師文國慶表示:“在這種崩潰式下跌的局面下,可以說,政府救市的時機已經成熟。”
文國慶認為,目前市場的信心已被摧毀,就像美國政府接管 “兩美”將會提高其債券信譽度,中國政府的救市,可以避免投資者徹底懷疑市場“游戲規則”,從而完全喪失投資信心。
而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表示,沒有一個經濟學家贊成政府干預市場的行為,“單從經濟角度考慮,並沒有到政府非救不可的局面,不過現在的很多問題已經超出經濟層面。”考慮到社會穩定等諸多因素,他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政府很有可能將出台某些“托市”措施。
霍德明指出,最有可能的救市方案之一是成立“股市穩定基金”。“我國政府也很有可能動用財政盈余,通過購買股權、向市場大量注資的辦法,將股指托起來。”霍德明表示。
“兩美”接管方案主要內容
——由美國國會今年夏天批准創建的聯邦住房金融署從7日起接管“兩美”的日常業務,並任命兩公司的新領導人。
——美國政府將收購10億美元的相關優先股。如有需要,財政部將向“兩美”分別注入1000億美元資金。
——財政部將通過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為“兩美”提供新的信貸額度作為流動性支撐。
——財政部准備啟動臨時項目收購由 “兩美”發行的房屋貸款抵押証券。
——至2009年底,“兩美”可以“適度地”增加其証券投資債務。
專家點評
我國房地產不會出現十分嚴重危機
昨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明認為,美國次貸危機還遠遠沒有結束,還未見底,美國政府此次救市本身也表明了形勢之嚴峻,而救市的實際效果還有待於時間檢驗。
美國政府接管“兩房”的非常舉措提醒我們:要密切關注世界經濟形勢的走勢和變化,努力應對次貸危機風險和負面效應,關鍵還在於及時應對,主動解危,化弊為利。
有關專家指出,要認真厘清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從直接影響看,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等6家金融機構購買了部分次級按揭貸款。專家們認為,美國政府救市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兩美”債券持有者是一個利好消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張立群說,此舉提高了這兩家公司債券的信用等級,從准國家信用變成了國家信用。以此為保証,盡管這些債券不可能在短期內償還,但不用再擔心它們變成爛賬。
從間接影響看,最主要的是出口萎縮導致增長放緩。趙振華說,由於次貸危機造成美國信用緊縮和美國國內需求萎縮,特別是日用消費品的交易萎縮。張立群認為,對我國外部經濟環境必須做更為嚴峻的估計,這有利於我們比較主動、充分地做好應對外部變化的准備。在世界經濟長時間持續走低的形勢下,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一枝獨秀”難度很大。
“基於這種判斷,‘保增長’是從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宏觀調控最重要的任務。”張立群認為,下一步,在繼續保持總需求穩定增長的態勢下,應該出台一些更積極的措施,支持國內消費增長,通過內需增長彌補外需不足,以保証總需求有一個平穩較快的發展。
在談及中國房地產市場今后走勢時,專家們認為,我國房地產業總體規模還相對較小,即使出現一些問題,也不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危機。更重要的是,我國沒有巨額的財政赤字,也沒有由於銀行大量不良資產導致的信任危機。
“美國房地產市場變化對其經濟的影響也提醒我們,從穩定經濟出發,必須注意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既不要過快升溫,也不能過快降溫和深度下調。”張立群說。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此外,對於同美國房市一樣低迷的中國股市而言,美國政府的救市措施又將中國政府推上風口浪尖,專家認為,目前我國救市條件已經成熟,政府有可能建股市穩定基金救市。
政府接管“兩美”
美國政府7日宣布接管兩大住房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以避免更大范圍金融危機的發生。
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當天說,之所以採取這一歷史性的措施,是因為房利美和房地美規模如此龐大,與金融系統關系又如此密切,以至於其中任何一家垮掉都會導致美國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動蕩。政府接管兩家機構需要投入巨額資金,但保爾森強調,放手讓它們倒閉對金融市場的沖擊將比這個代價要嚴重得多。
被接管之后,房利美和房地美將由美國國會今年夏天創建的負責管理這兩家機構的新機構——聯邦住房金融署來管理,兩家機構原首席執行官已被限令離職,新領導人已被任命。保爾森說,“兩美”的最終結構將由國會以及下一屆政府來決定。
雖然美國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即將伴隨布什一起卸任的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此舉,實則用這種辦法巧妙地繞開了“兩美”發展難題,但是值得肯定的是,美政府此舉,無疑表明了政府的救市意願。對於持有5萬億美元住房抵押貸款的“兩美”巨無霸而言,政府擔保將為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市場注入一針穩定劑。
“絕對利好消息”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周一在巴塞爾國際清算銀行會議的間隙表示,相信美國政府對“兩美”的救助是一項積極的措施,此舉對中國投資者而言,也是一則有利消息。
據報道,包括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幾大銀行均持有“兩美”債券。據統計,截至6月末,中資銀行的持有總額約240億美元。其中,中國銀行持有172.86億美元,工商銀行持有27.16億美元,建設銀行持有32.5億美元。另外,持有“兩美”發行的機構債余額分別為15.93億元和11.70億元在亞洲金融機構中,中國銀行的次級抵押貸款投資規模居於首位。
中國工商銀行新聞部門負責人謝泰峰表示,對美國政府此舉表示歡迎。他同時指出,由於工行對“兩美”債券的持有量相對較小,因此工行的措施不會導致市場波動。
目前,市場分析人士普遍反映,美國政府此舉,對於中國各大投資者而言,是一個絕對的利好消息。“因為這件事終於有了買單者。”光大証券研究所分析師蔡榮向記者表示。“此前,市場一直擔心“兩美”危機會導致債券償付出現問題,但是現在政府作出了實質性的擔保舉措,“兩美”的資本金無疑會進一步充實,其債券的可信程度自然也會相應提高。”
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在周一的A股市場均出現小幅反彈,而利好消息在港股上則出現了更為明顯的效果。建行、工行、招行、中信銀行的漲幅均超過3%,交通銀行則上漲5.31%,中國銀行漲幅最大,為5.45%。
對於各個機構持有“兩美”債券的動向,蔡榮表示,由於美政府此舉只是救市意願的一種表示,但並不能明確其效果,因此處於謹慎考慮,中資機構有可能將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擇機減持。
然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郭田勇則表示:“現在美國政府出台這樣的救市措施,無疑提高了這些債券的信用程度,因此,中資機構在未來一段時間,應該不會出現減持的情況。持有量可能會在現有水平上保持穩定。”
美救市 我國何去何從?
在中國股市弱不禁風的當口,美國政府的這一“力舉”,很可能會讓敏感的A股投資者們再一次掀起一場中國政府何時救市的大討論。對此,聯訊証券公司首席分析師文國慶表示:“在這種崩潰式下跌的局面下,可以說,政府救市的時機已經成熟。”
文國慶認為,目前市場的信心已被摧毀,就像美國政府接管 “兩美”將會提高其債券信譽度,中國政府的救市,可以避免投資者徹底懷疑市場“游戲規則”,從而完全喪失投資信心。
而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表示,沒有一個經濟學家贊成政府干預市場的行為,“單從經濟角度考慮,並沒有到政府非救不可的局面,不過現在的很多問題已經超出經濟層面。”考慮到社會穩定等諸多因素,他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政府很有可能將出台某些“托市”措施。
霍德明指出,最有可能的救市方案之一是成立“股市穩定基金”。“我國政府也很有可能動用財政盈余,通過購買股權、向市場大量注資的辦法,將股指托起來。”霍德明表示。
“兩美”接管方案主要內容
——由美國國會今年夏天批准創建的聯邦住房金融署從7日起接管“兩美”的日常業務,並任命兩公司的新領導人。
——美國政府將收購10億美元的相關優先股。如有需要,財政部將向“兩美”分別注入1000億美元資金。
——財政部將通過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為“兩美”提供新的信貸額度作為流動性支撐。
——財政部准備啟動臨時項目收購由 “兩美”發行的房屋貸款抵押証券。
——至2009年底,“兩美”可以“適度地”增加其証券投資債務。
專家點評
我國房地產不會出現十分嚴重危機
昨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明認為,美國次貸危機還遠遠沒有結束,還未見底,美國政府此次救市本身也表明了形勢之嚴峻,而救市的實際效果還有待於時間檢驗。
美國政府接管“兩房”的非常舉措提醒我們:要密切關注世界經濟形勢的走勢和變化,努力應對次貸危機風險和負面效應,關鍵還在於及時應對,主動解危,化弊為利。
有關專家指出,要認真厘清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從直接影響看,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等6家金融機構購買了部分次級按揭貸款。專家們認為,美國政府救市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兩美”債券持有者是一個利好消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張立群說,此舉提高了這兩家公司債券的信用等級,從准國家信用變成了國家信用。以此為保証,盡管這些債券不可能在短期內償還,但不用再擔心它們變成爛賬。
從間接影響看,最主要的是出口萎縮導致增長放緩。趙振華說,由於次貸危機造成美國信用緊縮和美國國內需求萎縮,特別是日用消費品的交易萎縮。張立群認為,對我國外部經濟環境必須做更為嚴峻的估計,這有利於我們比較主動、充分地做好應對外部變化的准備。在世界經濟長時間持續走低的形勢下,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一枝獨秀”難度很大。
“基於這種判斷,‘保增長’是從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宏觀調控最重要的任務。”張立群認為,下一步,在繼續保持總需求穩定增長的態勢下,應該出台一些更積極的措施,支持國內消費增長,通過內需增長彌補外需不足,以保証總需求有一個平穩較快的發展。
在談及中國房地產市場今后走勢時,專家們認為,我國房地產業總體規模還相對較小,即使出現一些問題,也不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危機。更重要的是,我國沒有巨額的財政赤字,也沒有由於銀行大量不良資產導致的信任危機。
“美國房地產市場變化對其經濟的影響也提醒我們,從穩定經濟出發,必須注意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既不要過快升溫,也不能過快降溫和深度下調。”張立群說。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王日晨) |
更多關於 救市 的新聞 |
· 地方政府悄然救市 或引發樓市三大風險 · 美國政府接手“兩房” 我國政府是否需要救市? · 央行敲響“房產救市論”喪鐘 · 孫瑞灼:緊急限制樓市救市夢破滅 · 摩根疑似救市報告惹爭議 · “資金”救市還是“制度”救市 · 開發投資仍在高位 救市就根本是個無稽之談 · 地方政府救市兩難:既受困財政又要顧及中央 · 房地產市場不具備救市前提 · 朱中一:慎談救市 |
相關專題 |
· 經濟形勢:上半年怎麼看 下半年怎麼干 |
熱圖推薦 |
|||
|
| ||
|
|
播客·視頻 |
|||
|
|
資本市場熱點追蹤 |
·救市時機已成熟 政府有可能成立股市穩定基金 ·開盤:兩市小幅高開 滬指開報2152漲8點 ·基金公司大舉"自購" 業內:基民可通過定投效仿 ·9月9日基金淨值 ·11隻開放式基金不足五毛 基金短期業績暫無保障 |
頻道精選 |
|||
|
|
||
·經管周刊:貧困生下海掙30萬 馬雲的商道真經 ·特稿:人民幣升值如何影響中國 下一步怎麼辦 ·品牌參考:可口可樂收購匯源背后圖謀 ·環保認証體系就是經濟話語權 不能被國外控制 ·人民理財:無風險理財產品少 歐陽夏丹依然"北漂族" |
[一語驚壇]收入要與公務員相當,難道公務員成了價值標杆?
[時評]網友悼華國鋒:為國接班,為民退隱·貪官緣何一夫N妻 [訪談]聶衛平:小平橋牌水平出奇高·羅格書面答強壇網友問 [辯論] "財產不明罪"能遏制腐敗?·你接受劉翔退出比賽嗎? [博客]袁隆平為啥批"糧食直補"? 40博士教授爭1"處長位"?! [博客]"二妻書記"是綠帽戴出來的? 証監會pk發改委誰贏? |
彩信·手機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