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科技創新已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關鍵要素,產業創新則加速讓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為生產力。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推動著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會長、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鬆純做客人民網“人民會客廳”欄目時表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要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釋放科技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讓科技成果加速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科技成果如何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
“從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這個轉化率還有待提高。”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鬆純指出,科技創新講究原創引領,產業創新則需要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由市場和產品來牽引。從資金到市場,企業作為創新主體,能夠更敏銳地把握這個動向。
張連起表示,我國有大規模市場優勢、場景優勢,同時擁有最完整的制造業門類。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就是要構建以技術研發、場景應用和產業升級為核心的產業生態。
在劉忠范看來,實驗室裡的創新成果,實際上只是個樣品,把這些樣品變成規模化的產品,這是一個重要的跨越。從規模化再變成市場化的商品,這是另一個跨越。要讓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裡走出來,走向市場實際應用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新型舉國體制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