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12日08:04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名詞解釋】
通貨緊縮就是產能過剩或需求不足導致物價、工資、利率、糧食、能源等各類價格持續下跌。當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人民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下跌,會造成通貨緊縮。長期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此外,還有經濟學者認同這一指標:當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連續為負,即表示已出現通貨緊縮。
海外著名的2次通縮
一、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1929-1933)
解決方法:1933年初,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第32屆總統。他針對當時的實際,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機的政策措施,在歷史上被稱為“羅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三R”來概括,即復興(Recover)、救濟(Relief)、改革(Reform)。
金融方面有四大舉措:(1)挽救銀行危機,改革與開始管理金融制度。(2)通過羅斯福提出的節約法,縮減政府開支和退伍軍人津貼5億美元。(3)先后通過証券交易法及銀行法,即著名的格拉斯-斯特高爾法以加強對銀行、証券市場和貨幣的改革和管理。(4)美元與黃金脫鉤,使美元貶值,放棄金本位制。
對農業和工業的調節:通過了《農業調整法》和《國家工業復興法》,羅斯福要求資本家們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訂出各企業生產的規模、價格、銷售范圍﹔給工人們訂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從而限制了壟斷,減少和緩和了緊張的階級矛盾。
政府投資大力興辦公共工程、對失業進行救濟。1933年5月,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將各種救濟款物迅速撥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單純救濟改為“以工代賑”,給失業者提供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維護了失業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二、上世紀90年代日本通縮(1991-1995、1998-1999)
解決方法:1992年三月,日本政府開始“經濟景氣對策”,具體措施如下:圍繞公共投資,多次擴張財政支出和減稅政策。
1998年4月24日,日本執政黨提出“綜合經濟對策”方案:(1)啟動總金額達16.6萬億日圓(1270億美元)規模的經濟對策計劃。(2)擴大個人所得稅、居民稅的特別減稅規模,並對設備投資、住宅購買等投資和消費行為實施政策性減稅。(3)大幅度追加新的公共投資項目。在“政策”中,日本政府明確宣布將中央和地方財政用於公共事業投資的實際財政支出確定為7.7萬億日圓。(4)加快信息通訊、環境保護和社會福利設施等“新社會資本”的建設和完善。(5)為了培育証券市場,促進土地、債券的流動性,加快不良資產的消化處理,政府設置相應的機構,負責對不良資產的權利進行清理、協調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關系、完善不良資產的回收機制。
通貨緊縮不可怕!
普通人資產保值,做企業未雨綢繆
通俗理解的話,通縮最大的危害就是經濟下行,人們收入降低,因此不敢花錢消費和投資。那麼萬一通縮來臨,普通人當如何應對?壹財經記者採訪了學者、企業家和普通人,聽取了他們對通縮的通俗解讀、應對舉措及當年的“通縮記憶”,為讀者提供借鑒。
學者:錢更值錢但更不敢花錢 銀行理財及創業是首選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田伯平介紹,真正出現通縮的話,CPI會變成負值。這樣一來,百姓的思路就要跟現在有所變化——通脹下,銀行存款利率再高,若CPI高居不下,也可能存款變成負利率。而通縮下,銀行存款利率再低,若CPI為負,存款也依然在增值。
簡而言之,通脹下人們的感覺是“錢不值錢”﹔通縮下是反過來,“錢更值錢”。不過由於通縮伴隨著經濟下行,人們的收入也可能降低,因此百姓會更加不敢花錢消費和投資。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是保証存量資產的安全性,首先保值。不要一開始就想升值。
“坦率地講,若真正通縮來臨的話,經濟下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因此,他強調,萬一通縮來臨,投資者在觀念上要首選安全保值。他個人認為,那時最好的理財方式或許是創業,投資自己,除此以外,銀行理財相對安全。
![]() | ![]() |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