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國家審計署8月發布的審計報告也顯示,從2005年至2011年,我國企業職工養老金年均增長13.4%,由2005年的每人每月713.25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人每月1516.68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保研究所所長李珍介紹,如今我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已在40%的水平,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替代率一直維持在100%左右。 |
42.9%替代率低於國際警戒線
按照國際經驗,養老金替代率低於50%,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會大幅下降
養老金替代率是衡量養老金保障水平的一個主要的數據,替代率下降意味著養老金的保障水平也相應貶值,褚福靈解釋。
鄭秉文介紹,按照國際經驗,養老金替代率大於70%,即可維持退休前現有的生活水平,如果達到60%-70%,即可維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於50%,則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會有大幅下降。
簡單說,一個普通參保者,退休當年工資水平10000元,那麼年養老金6000元至7000元的話,可維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少於5000元,生活水平就難以維持。
北京市養老金月均水平位居全國第二,企業職工養老金平均每月2510元,去年月平均工資4672元,其平均養老金替代率則為53.7%。
國際勞工組織《社會保障最低標准公約》規定,養老金的最低替代率為55%。北京的企業職工養老金替代率已低於國際最低標准。
褚福靈介紹,所以這個標准僅作參考,但是我國養老金替代率較低的狀況,目前確是一大現實。
雙軌制的“差距”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替代率連年保持在100%左右,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已不足其二分之一
養老金漲幅跑贏了CPI,但是卻沒有跑過工資增長水平。
全國城鎮職工平均工資1999年之后的年均漲幅超過14%,而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的年均漲幅不到11%,用這樣的數據算下來,替代率自然降低。
褚福靈介紹,“工資水平增長比較快,遠超養老金的增幅。”
另外,我國養老保險面臨的個人賬戶空賬、養老金貶值壓力,使得養老保險制度面臨著財務風險。
鄭秉文認為,在這種背景下,養老金不可能連年快速提高漲幅。
實際上,我國養老金的正常調整機制2005年才正式確定。2005年我國調整養老金計發辦法時,明確要建立養老金的調整增長機制,提出可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養老金“八連漲”還有著特殊的背景。
鄭秉文介紹,由於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雙軌制”,待遇差距較大。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八連漲”的一大出發點就是照顧公平、彌補差異。
事實上,在企業職工養老金替代率下降的同時,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替代率沒有降低,甚至個別有上漲的現象。
我國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時,最初隻涉及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並未將機關事業單位包含在內,由此形成了養老保險的“雙軌制”。企業職工需要繳納參保費,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不用繳費,但是養老金卻要比企業高許多。
褚福靈的調研數據顯示,事業單位養老金替代率1999年為100.92%,2002年則為97.49%。機關單位的養老金替代率1999年為101.61%,此后有小幅上漲,2002年為104.56%。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保研究所所長李珍介紹,如今我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已在40%的水平,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替代率一直維持在100%左右。
這也使得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待遇差距有加大的趨勢。現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平均替代率已經是企業職工的兩倍甚至更多。
![]() | ![]() |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