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國家審計署8月發布的審計報告也顯示,從2005年至2011年,我國企業職工養老金年均增長13.4%,由2005年的每人每月713.25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人每月1516.68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保研究所所長李珍介紹,如今我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已在40%的水平,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替代率一直維持在100%左右。 |
制度單一的風險
如果企業年金制度能夠建立,可在政府養老的基礎上再增加20%-30%,而這項制度發展並不順利
褚福靈介紹,要讓替代率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從根本上講,我國的養老保險就必須建立一個多元的保障體系,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分散風險。
對此,我國最初的設想是建立一套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早在1995年,原勞動部就出台過一部企業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不過,直到2004年,原勞動部在此基礎上出台《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后,這項制度才真正開始建立。
如果企業年金制度能夠建立,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就有了“雙保險”。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社會保障系主任仇雨臨曾測算,按照國際經驗,企業年金能在政府養老金的基礎上,再增加20%至30%的替代率。
在我國,企業年金制度曾被官方和學界寄予厚望。不過,目前來看,這項制度發展並不順利。
人社部2011年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末全國有4.49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人數為1577萬人﹔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3570億元。
鄭秉文認為,無論從參加企業規模、還是參保職工人數以及基金總量來看,企業年金都比較弱小,遠沒有達到第二支柱的地位和承擔起補充養老金的責任。
而要提高替代率水平,從根本上講還是要增加養老金的收入來源。這有賴於養老保險體制的改革,在建立多元的保障體系的同時,也要打破現有的雙軌制模式,同時實現養老金的保值增值。
□新京報記者 韓宇明 北京報道
![]() |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