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09日10:32 來源:中國企業報 手機看新聞
美國當地時間10月3日,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進行首場辯論,標志著美國大選進入沖刺階段。而首場辯論的主題即是經濟。
就在同一天,美國華盛頓,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是否擴大對中國進口太陽能產品的征稅范圍提案舉行最后聽証。這將影響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於11月7日發布對中國征收太陽能關稅的最后決定。
在這之前,三一集團關聯公司美國RALLS公司在美投資風電場被美國總統奧巴馬下令封殺,理由是“涉嫌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同樣是以“國家安全”為由,北京時間10月8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布報告稱,華為和中興通訊可能威脅美國國家通信安全。
中國企業相繼受挫
美國當地時間9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簽發行政命令禁止三一集團關聯公司RALLS在美國俄勒岡州一軍事基地附近興建4個風電場,並要求RALLS在90天之內從該項目中撤出全部投資。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微博上稱:“三一風電項目在美受阻除了選舉的政治操弄以外,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以華為、三一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高端制造業的崛起對長期由工業化國家統治高端制造業構成沖擊,標志中國與工業化國家經貿蜜月期的結束,摩擦和沖突將成為常態……”
事實上,受挫折的遠不止三一集團,在種種阻礙下,華為至今未能進入美國市場。2008年,華為試圖收購美國電信企業3COM公司。因擔心華為的介入會影響美國國家安全,部分立法人員敦促美國財政部,要求對華為並購3COM的交易進行最嚴格審查,最終3COM被迫主動撤回申請﹔2010年8月,8名美國共和黨參議員致信總統奧巴馬及財長蓋特納,要求對華為向美國電信運營商斯普林特公司(Sprint Nextel)供應設備一事進行全面調查,以評估可能的“國家安全威脅”﹔同年,華為試圖再次收購3COM和摩托羅拉網絡設備部門等美國電信企業時,也因類似的原因遇阻,截至目前這兩項收購交易仍未完成﹔2011年10月,美國商務部阻止華為參與國家應急網絡項目招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歷史規律看,每次美國大選前美國競選雙方都會對華經濟採取比較高壓的政策,已經成為慣常現象。
但是今年對華政策似乎顯得有些嚴厲了一些。李佐軍解釋說,“美國開始把戰略重心開始向亞太地區轉移,以往中國經濟沒有像現在這麼顯赫,已經排在了全球第二,已經走到了美國的身邊。因此在美國總統大選之時,把問題聚焦到中國,更能容易吸引眼球,更容易贏得選票。”
企業打好貿易投資牌
就在三一、華為受到重創的時候,聯想日前宣布將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設立新的個人電腦生產線,計劃在2013年初投入運營。這著實讓各界為聯想捏了一把汗。
值得一提的是,聯想對外並未公布投資數額,卻明確此次舉措將為北卡羅來納州創造115個新的制造業就業崗位。
“這恰恰是迎合了美國的偏好。”在李佐軍看來,美國失業率目前已下降到8%以下,就業對美國而言已成為重大事件。美國在這場金融危機的打擊下,實業問題已經成為政策首要考慮的問題。多年來,美國主要發展金融、高科技等產業,在帶來經濟增長的同時,就業則相對被惡化了,而解決就業比較多的往往是制造業,發展實體經濟。因此美國近年強調發展實體經濟,再工業化、再制造業化。
“中美經濟一直是既矛盾又合作且不斷博弈的關系,博弈就是有矛盾,作為兩個經濟大國,越往后沖突將越大。”李佐軍表示,以往雙方的互補性很高,因為美國經濟一直在高端,我國是在中低端,和美國形成正面沖突的可能性小一些。但今后,“美國將發展制造業,發展實體經濟,而這恰恰是中國正在做的,沖突面增加了。目前,中國正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向高附加值、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轉型升級,因此兩者間又形成了矛盾沖突,今后中美間產業間的沖突面會越來越寬。”
中國企業走進美國無非對外貿易和投資兩種手段,李佐軍建議,一方面,中國企業要生產一些美國消費者比較喜歡的價廉物美的商品,要有附加值和有性價比,這是核心的問題。另一方面,在對外投資的過程中,包括收購、兼並重組等,對美國過分敏感的涉及國家安全的投資,企業還需謹慎,如果硬碰硬,吃虧的還是企業。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