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07:55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公司到底做了什麼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事?”在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表報告,要求政府阻止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和中興進入美國市場后,這成了9日輿論場中最熱門的問題。世界不少媒體質疑該報告沒有提供任何關鍵証據,對美國此舉它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英國《金融時報》稱,考慮到華為能輕鬆打開世界其他市場,你能聞到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味道。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的文章稱,抨擊中國公司是華盛頓所有人都能達成的共識,完全可以跨越黨派意識形態分歧。有德國電視台評論說,華為和中興簡直成了美國的兩個“親密敵人”。美國的敵意是否會在世界范圍“傳染”?在也曾指控華為涉嫌間諜活動的印度,一名電信高官說,印度會密切關注,但鑒於價格優勢,仍將繼續購買中國設備。美國《商業周刊》擔心,中國會不會就此與美打響電信貿易戰的第一槍。中國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對《環球時報》說,一直以開放包容姿態向美企敞開大門的中國市場,也許是時候重新考慮衡量尺度了。
美國指控中企威脅的背后
“美國不歡迎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英國《金融時報》9日以“華為障礙賽”為題報道說,這是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報告傳達的信息。這份耗時11個月的報告披露的最新細節稱,華為和中興的設備可以通過遙控向中國發回數據。與此同時,前者同中國軍方的商業聯系比該公司承認的密切得多。該報告說,華為向一個實體提供特別網絡服務,而這個實體據信就是解放軍的一支精銳網絡部隊。
華為目前是世界第二大電信設備供應商,其70%的業務在海外開展,去年在美國的銷售額為13億美元。中興在美業務規模較小,去年的銷售額為3000萬美元。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說,該委員會建議美國政府避免使用這兩家公司的設備,並阻止它們參與的並購活動。英國廣播公司(BBC)稱,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也被建議,考慮針對中國國營電信和通信企業立法。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評論說,雖然情報委員會無權得出企業是否違反美國聯邦法律的結論,但他們打算將調查結果交給司法部和國土安全部。
“拿出証據來”,美國《達拉斯商業周刊》稱,這是中國兩家公司對美國國會報告的回答。中興通訊全球新聞發言人戴澍9日用“很失望”表達對該報告的看法。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報告中的指責沒有根據,存在偏見。此前一天,華為公司在發給本報的聲明中稱,委員會對華為在全球的良好網絡安全記錄和提供的大量事實信息視而不見,令人遺憾。戴澍說,該報告目前以該委員會負責人個人名義公開,官方正式發布將在一個多月后。在此期間,企業可以對不滿意部分提出更多証據。目前他們正與該委員會積極溝通。
中國公司到底做了什麼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事?這不僅是中國公司的疑問,也令世界不少媒體困惑。《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稱,不幸的是,這份非保密報告沒有關於間諜活動的任何証據。該委員會辯稱報告附件部分提供了大量信息,但又說,此信息一旦公開就會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美國網絡雜志“Slate”評論說,這根本就是美國對中國公司的“批評妄想狂症”。“不要買中國產的手機,因為它會把你的短信發給中國政府,這讓人想起二戰時的宣傳”,法國《新歐洲》稱,這就像指控德國政府用保時捷監視富人的舉動。事實上,蘋果才每天都在跟蹤用戶行蹤。
是國家安全受到威脅還是商業利益受到威脅?英國《金融時報》稱,考慮到華為能輕鬆打開世界其他地區市場,你能聞到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味道。法國的阿爾卡特-朗訊沒有這種障礙:其1/3的銷售額來自美國。英國路透社說,美國國會報告粉碎了中國電信商的擴張夢。有分析稱,思科等美國公司將成為最大受益者。據美國《商業周刊》報道,中興股價9日收盤時下跌5.6%。英國最新一期的《經濟學家》評論說,在西方看來,近十年來,大批受政府扶持的中國企業迅速壯大,這樣的經濟政策不僅讓西方懷疑,也讓他們感到畏懼。
“對華為和中興指控背后不是安全,也不是經濟,而是政治”,美國“計算機世界”網站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大選季來臨等於“中國威脅”話題升溫,這就是個最簡單的方程式。美國福克斯電視台的報道似乎証實了這一判斷。該報道稱,就在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報告公布的同一天,奧巴馬推出新廣告,指責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曾投資華為,把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安全之上。羅姆尼競選團隊8日迅速發表聲明,予以否認。
《華爾街日報》網站博客文章評論說,抨擊中國公司是華盛頓所有人都能達成的共識,完全能跨越黨派意識形態分歧。美國《福布斯》雜志稱,在這場卷起袖子,看誰能痛扁中國的爭奪中,奧巴馬正急著証明自己是冠軍,而這將再次測試北京的忍耐度。美聯社說,報告可能令美中關系更趨緊張。
![]() |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