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7日14:58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0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經濟實力比刀劍更強 中國同日美歐之間的政治及經濟爭端正日趨緊張。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前景非常暗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歐洲的衰退仍將持續很久,而美國的預算窘境依然嚴峻。在此緊急關頭,中國政府正探索將本國與日俱增的經濟影響力轉化為地緣政治收益的途徑。
上周,中國外交部宣布成立國際經濟司。中國專家對此直言不諱地表示,通過對發展中國家和遭受債務危機的歐洲提供援助,中國在外交關系中獲得更多發言權和回旋余地。國際經濟司將負責處理與政治有關的經濟糾紛。
全世界應當留意,北京已不再掩飾將至關重要的中國貸款及市場同外交政策總目標相關聯的能力和意願。就在歐洲和美國遭遇長久經濟危機之際,中國堅信自己在全球金融體系的新地位將幫助其獲取地緣政治紅利。
目前,日美歐三大主要對手正對中國施加更大的政治及經濟壓力。釣魚島爭端顯然已影響中日經濟,美國的國內政治將對中國新興的經濟外交產生重要影響,而歐洲已對來自中國的太陽能板啟動反傾銷調查。另外,美國向亞洲的戰略轉移被視為直接威脅中國安全。與此同時,歐美還時常干涉中國內政。因此,中國正研究反制西方壓力的舉措。如果正確使用,經濟影響力將成為北京推行當前外交政策目標的有利工具。
即便當前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仍令任何主要對手望塵莫及。中國經濟高度依賴對日美歐的貿易,但對方甚至更加有賴於中國的制造能力及逐漸擴大的國內市場。此外,這些相對富裕的國家還依賴中國購買其國債。
歐美面臨債務危機,中國則坐擁約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相關各方均對經濟實力的天平心知肚明。如果歐洲繼續資助中國異見人士,中國政府可能將不樂意援助歐洲。北京或者也不願借給華盛頓資金,用以在亞洲擴大美軍存在。
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將無意發動代價高昂的沖突,隻有對制裁採取報復行動或維護核心利益時,才會動用經濟影響力。隻要別的國家不直接威脅中國經濟或重要政策目標,中國的金融利刃就可能不會出鞘。
(作者布倫丹·奧賴利,王會聰譯)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