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貨幣貶值競爭“百弊而無一利”

2013年06月17日10:50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日本安倍晉三政權推進的經濟政策“安倍經濟學”引發日元迅猛貶值。企業出口將會回升、從而有助於業績好轉以及擴大就業——出於諸如此類的理由,很多人對日元貶值表示歡迎。但情況果真是那樣的嗎?慶應義塾大學研究生院經營管理研究學科(慶應義塾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小幡績有著其獨特見解。

在“安倍經濟學”的影響下,日元貶值日益加劇。雖然日本國內可以聽到歡迎日元貶值的聲音,但日元貶值對於日本經濟及日本企業而言真的是好事嗎?我覺得,大多數的歡迎論調都是基於誤解。下面逐一進行說明。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叫作“交易條件”的概念。交易條件是指國際貿易中商品的交換比率。它表示與1個單位的出口貨物相互交換后,可以得到的進口貨物的數量是多少。匯率與交易條件的變動有著密切關系。如果本國貨幣發生貶值,那麼用相同金額可以買到的進口貨物數量便會減少。也就是說,日元貶值毫無疑問意味著交易條件變差。從整個國家來看,顯然是不利的。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貨幣就代表著“國力”。貨幣貶值就等同於經濟國力減弱。本來,日元貶值與日元升值兩者哪一個對日本而言比較好,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明確的,根本無需討論。

那麼,為什麼日本存在喜歡日元貶值的傾向呢?這是因為各種各樣的誤解浸透進了人們頭腦中。最大的誤解是“日本經濟依賴於出口”、“日本是貿易立國”這些觀點。其實,無論從過去的任何時期來看,日本經濟都沒有依賴於出口。日本一直是以內需為中心,出口起到的是輔助作用。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言稱:“日本經濟不是依賴出口型。”

例如二戰后的經濟高速發展期。日本不是靠出口,而是在內需主導下實現了經濟增長。“不購買海外的高價商品,而是在國內制造替代產品,並努力實現出口”,這成了二戰后日本的目標,這一點明確無疑,日本並不是靠出口實現經濟復蘇的。

瞄准目標付出努力的結果就是,日本企業能夠制造出與海外相同的產品,這些產品拉動了內需,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說到底,實現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幾乎全都是以內需為中心,正如教科書上所說的那樣,日本也是以內需為中心實現了經濟高速發展。

日本開始對出口變得“過於敏感”,是在經歷了石油危機的1980年代。在這一時期,日本從內需主導的經濟模式轉向了有效利用出口的經濟模式。當處於經濟循環的“谷底”時,為了將生產出的產品推銷出去,便開始將出口作為“調節閥”來使用。

在1美元兌換360日元的固定匯率制時代,存在著“國際收支的天花板”,但1973年採用浮動匯率制后,這一制約消失,當日本國內經濟形勢不好時,便開始利用出口手段了。

由於在日本企業中長期雇用制根深蒂固,因此,解雇員工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並且,還有在二戰后的1950年代進行了大量投資的設備。既有人,又有設備。為了有效利用這兩者,並保持生產率,日本企業不惜虧本,積極進行了出口。當時產生了傾銷等問題,原因就在於此。

19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需求極端減少,日本企業陷入結構性危機中。就像日本銀行前總裁白川方明后來所說的那樣,“失去的10年”是對過剩設備、過剩崗位、過剩債務這“3個過剩”進行整頓的過程。

但是,日本企業為了減輕整頓措施所帶來的痛苦而採取了抵制行動。他們不降低設備的開工率,力圖通過出口來彌補內需減少的那部分損失。由於出口承擔了過度的負荷,因此,人們便想當然地認定日本經濟依賴於出口。

“依賴出口”的誤解

由於這樣的前因后果,日本經濟依賴於出口的誤解便產生了。同時,希望通過貨幣貶值以維持出口的願望也蔓延開來。

從匯率的原理來考慮,本國貨幣升值意味著可以用相同的金額買到更多的外國產品,因此,生活水平無疑將會提高。日本生產的產品在海外銷售時也能賣出較高的價格,所以這是一件“幸事”。

人們之所以認為“價格不便宜就賣不出去”,所以“貨幣必須貶值”,其實還是基於誤解。

從理論上說,假如想以低廉的價格銷售產品,那麼企業隻需降低那種產品的價格即可。貨幣會對市場上流通的所有商品產生影響。不僅是想便宜賣的東西,還會對其實不想便宜賣的東西造成降價壓力,相反,要購買的東西則價格全都變得貴了。不是通過使貨幣貶值來拉低價格,而是僅僅降低希望降價的產品的成本就好。

其實產品的成本中,7成為勞動成本,因此要想產品降價,必須降低工資。

不過,與員工談判降低工資並非易事。對於經營者來說,這是一項十分棘手的工作。於是有人認為,最好能無需降低工資,而是通過匯率來進行調整。本該由企業通過努力來調整定價,而如今卻把這一職責推給了貨幣。

希臘通過降低工資進行應對

下面來看看其他國家的情況。希臘在經濟停滯不前、要恢復出口時是怎麼做的呢?希臘是使用歐盟17個成員國通用的歐元作為貨幣,因此不可能隻因希臘一個國家而調整匯率。因此,希臘全國都下調了工資。

如果為了降低商品出口時的價格,而使本國貨幣貶值,那麼資產也會相應減少。這必會導致中國等海外企業殺價購入日本企業的股票。從整個國家來看,利用貨幣來調整價格,長期必會遭受損失。如果在貨幣匯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下調工資,則無需被對方壓價,即可出售商品。

說到這,有人會生氣地說:“靠下調工資來解決問題,這算什麼事啊。”但是,如果本國貨幣貶值,換算成美元的話,工資還是下調了,歸根結底都一樣。從整個國家來看,貨幣貶值終歸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日本以往為貿易順差,但如今卻是貿易逆差。出口額與進口額相比,進口額更多一些。進口商品時,日元貶值會產生增加成本的缺點。

無論是從原理還是從實際情況來看,貨幣貶值都是百弊而無一利。如果打算依靠貨幣來恢復出口競爭力,就連非出口企業也會蒙受損失。這類企業應該有很多,然而還是有很多人對日元貶值表示歡迎,這點確實讓人有些不可思議。

出於對出口企業的同情

大家對貨幣貶值表示歡迎,這是為什麼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出於對出口企業的同情。制作標准部件和產品、僅靠成本與全球各地工廠進行競爭的企業,如果因日元升值,而在價格競爭力方面變得不利,就會無法進行出口了。特別是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這會關系到企業存亡,而且還會引發破產及失業等問題。由於政治家和媒體會大談闊談這一話題,因此一些心地善良的日本人會對企業的痛苦感同身受,從而對日元貶值表示歡迎。

日元貶值后股價會上漲

另一個原因是日元貶值會推動股價上漲。日本企業在日元貶值后會有股價上漲的趨勢。那麼,為什麼日元貶值,股價就會上漲呢?下面解釋其中的緣由。

第一個是歷史背景,“日元貶值=股市上漲”這一印象已經根深蒂固。投資者會條件反射地作出反應。

第二個是國外投資者的投資會增加。如果日元持續貶值,以美元計價的日本企業股價就會下跌,因此在外國人看來,正是購入的最好時機。

第三個是企業收益會提高。那麼收益為什麼會提高,這是因為日元貶值會反映到產品價格中,由此會產生價格競爭力提高、出口數量增加的效果。價格反映的是當地市場的行情及產品本身的價值,因此有時即使匯率變動,價格也會保持不變。這種情況下,出口數量雖然沒變,但利潤空間卻增加了。

並且,按照日元換算時,海外子公司創下的收益也會因匯率差額利益而增加。不過,雖說按日元換算,海外子公司的收益會增長,但多數企業不會將所獲得的收益轉換成日元,而是會繼續在當地投資,因此歸根結底只是會計上的利益出現增長。

在目前日元持續貶值的局面下,日本還沒達到出口數量增加的階段。當匯率變動時,還得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這一效果。這就是所謂的“J曲線效應”,有人認為,如果採用原來的經濟結構,出口數量將緩慢增長。

現在,由於單個產品的利潤空間增加,以及換算為日元后收益增加,2012財年的企業結算得到了大幅改善。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才會有很多人對日元貶值表示歡迎。

但在2013財年(2013年4月∼2014年3月),企業要想進一步增加收益,關鍵取決於企業的戰略。比如,將日元貶值反映到價格中,以帶動銷售額增加﹔將利潤增加的部分反映到產品的性能中,以提高用戶的滿意度。這些戰略能否成功、收益能否持續得到改善將成為關鍵。而且,經濟結構如今已大幅改變。日元貶值后,雖然價格多少會降低一些,但銷售額卻不會增加。因此,目前可能不會出現多少增加出口量的效果。

如上所述,對於日本企業而言,日元貶值未必是件好事。(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

 

(責編:周素雅、劉陽)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