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銀行“輸血”和政府“鬆綁”
“銀行的隔岸觀火會毀掉一批好企業”﹔“如果政府再不施以援手,民營煤炭企業將會大面積死掉”。
“銀行要為企業貸款保持存量,不能抽貸,要增加規模與適度降息﹔政府要減輕企業負擔,降低各種稅費﹔希望中央有關部委下放部分審批權限,能在地方辦理的不要跑到北京去辦……”這是記者採訪期間收到的一條短信,發信人是鄂爾多斯市某大型民營能源企業負責人。
由於該企業在當地具有極高知名度,這名負責人婉拒了記者的採訪。在記者離開鄂爾多斯時,他用短信致歉,並發來上述幾條“當地企業共同的訴求”。
對於目前的金融環境,榆林市榆陽區一煤炭企業負責人用“糟透了”來形容,令他難以接受的是,四大國有銀行對榆林市涉煤行業的貸款幾乎“封了口”,10萬元以上的貸款審批權限已上收至省行。
神木縣金融辦陳俊(化名)將銀行的這種“謹慎”概括為“可以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煤炭市場好的時候,銀行追著企業貸款,現在是隻還不貸。神木縣的存貸比是56%,合理的比例應該在70%~75%,就這樣也不給傾斜。”
榆林“貸款權限上收”之舉在鄂爾多斯市金融辦主任孫建平看來,有些“反應過度”,他堅決反對煤炭下行時期銀行的抽貸行為。
“抽貸就等於加速了企業的死亡!”孫建平認為,經濟下行期間,由於煤炭量價齊跌,今年鄂爾多斯的煤炭企業還貸壓力會比較大。
鄂爾多斯某民企負責人擔心銀行的“隔岸觀火”會“毀掉一批好企業”,他希望銀行能區別對待不同企業,幫助有潛力的企業渡過難關。
這家貸款規模逾百億的企業負責人直言:“滿世、伊東、鄂爾多斯等地方大型企業均有互保關系,如果有一家的資金鏈斷裂,必然會波及到其他企業,那將是災難性的后果。每家企業都是上萬名職工,會帶來很大的社會問題……”
除了急需銀行“輸血”,各地也在呼吁政府盡快出台更多的“救市”舉措。
“神華、中煤等央企及省屬煤炭企業的資源多數為劃撥,規模大、有‘長協’,銀行貸款也不成問題,如果地方政府再不施以援手,民營煤炭企業將會大面積死掉。”榆林市某煤炭企業負責人憂心忡忡。
事實上,晉、陝、蒙三省區從去年開始已陸續出台相關政策。
去年7月,山西省出台“煤炭20條”,提出暫停提取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証金等費用,煤企噸煤下降15.1元的成本。今年5月,在去年為企業減負近200億元的基礎上,山西再發通知,要求凡未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涉煤收費項目,一律取締,上述幾項費用仍暫停提取。
內蒙古自治區也在去年出台了政策,從下調煤炭價格調節基金征收標准、規范和減免鐵路運雜收費等方面,為煤企減負。今年,內蒙古擬建立東部區煤炭銷售聯動機制,以應對煤炭市場下行壓力。
榆林市能源(煤炭)局蔡副局長告訴記者:“榆林市在2012年底就出台了暫緩征收噸煤15元價調基金的政策,即將通過的‘2014工業穩增長十條意見’將在減免稅費、運力協調等方面進一步為企業著想。”
即便如此,企業仍感覺“力度微弱”。相關資料顯示,煤炭高峰時期我國的涉煤稅費在109種以上,其中包括增值稅、資源稅、企業所得稅等21個稅種以及近90種收費。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