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引關注 不等於全員持股

2014年06月30日07:3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引關注 不等於全員持股

  6月20日,証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試點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決定在上市公司中開展員工持股計劃試點,這也意味著員工持股計劃即將正式實施。

  早在2012年8月,証監會就發布了《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証監會在現階段推動員工持股計劃,是有其特殊背景的。”和君咨詢集團股權激勵業務合伙人路明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其一是源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市場化成為企業改革最大的命題,無論國企還是資本市場,都需要加快市場化進程﹔其二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的落實細化中,上市公司和A股市場的改革提上日程,尤其是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

  “還有一個特殊的背景就是國企也正在研究員工持股問題,但上市公司受証監會監管,國企中也有大量的上市公司,這其中就有交集,証監會頒布這個指導意見,對國企來說會有較大影響。”路明認為,正是由於這些相關背景,此次頒布的《指導意見》才引起各方的關注。

  員工持股並不等於全員持股

  員工持股計劃是指上市公司根據員工意願,通過合法方式使員工獲得本公司股票並長期持有,股份權益按約定分配給員工的制度安排。員工持股計劃的參加對象為公司員工,包括管理層。

  “雖然叫員工持股,但很難惠及基層員工,還是一個核心員工持股的概念。”在路明看來,上市企業尤其是民營上市企業,大股東控制股權,而股權是稀缺資源,它不像現金,沒有了可以再賺,股權一旦給出去,輕易收不回來。“所以,股權要激勵核心骨干人才,而且從價值貢獻遵循的二八法則來看,20%的核心骨干貢獻80%的利潤收益,因此員工持股也不可能平均化,在股權有限的情況下隻能盡量激勵核心員工。”

  員工持股並非全員持股,公司員工不可能全部都是核心,路明認為,企業隻有發展到成熟期和穩定期,員工持股才可能惠及普通員工,但這種股權就像員工的薪酬和獎金一樣了。“在我國現階段,國企和私企都不可能實現全員持股,員工持股絕對沒有到普通員工手裡,除非像早些年有公司發行過內部職工股,但其背景是當時企業的運營不規范。”

  某上市企業的員工王琳告訴記者,她所服務的公司去年實行了股權獎勵,但只是面向經理級別的中層員工,“經理級別的人在我們公司有近百人,聽起來員工持股的比例挺高的,但絕對不是全員持股。”

  王琳其實並不關心自己持有了公司多少的股權,從中能賺多少錢,她認為這只是公司激勵員工的一種方式。但同樣是在上市公司工作的吳永楊就非常關注員工持股的政策,他認為,指導意見中規定了每期員工持股計劃的持股期限不得低於12個月,以非公開發行方式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持股期限不得低於36個月,“我們公司的股票又不是熱門題材,員工持股還有時間限制,我這還不如直接去二級市場上購買方便。”

  員工持股需衡量激勵效果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指導意見》對於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作用並不相同。在《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非金融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應當符合相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關於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的有關要求﹔金融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應當符合財政部關於金融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員工持股的規定”。

  一家建筑類央企的員工胡亮告訴記者,員工持股的說法只是在國企改革方向的座談會上提起過,但怎樣實施企業並沒有進一步動作。路明認為,《指導意見》的出台對民營上市企業來說會非常受歡迎,因為選擇面更廣了。民企上市公司可以根據《指導意見》籌備員工持股計劃,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還需要等待國資委等部委的統一規范要求,金融類國企則需要財政部的規范。

  王琳雖然並不關心自己的股權數量,但她覺得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自己在心態上有所變化,尤其明顯地是對公司的忠誠度提高了。路明認為,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最大的好處就是穩定和吸引人才。公司有好的激勵計劃,可以穩定人才,增強員工的干勁,推動公司業績增長。路明介紹,和君咨詢曾經對上市公司作過一個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實施了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市值大約能提升30%。

  同時,路明也提醒實施員工持股的企業,需要注意四個方面:首先是注意激勵的范圍,一定是核心骨干﹔其次要注意激勵效果和激勵水平,實施股權激勵前要有測算,達到怎樣的激勵水平,在行業內和區域內要有競爭力,畢竟要讓員工實現收益﹔再次要注意內部公平性問題﹔此外還要關注上市公司的市值,否則公司業績達標了,但市值沒上去也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員工持股在國外早已有之

  在《指導意見》中指出了員工持股計劃的五種渠道:上市公司回購本公司股票﹔二級市場購買﹔認購非公開發行股票﹔股東自願贈予﹔法律、行政法規允許的其他方式。

  一家知名外資制藥企業中國分公司員工劉艷告訴記者:“我們公司是在美國上市的,2009年前后開始實施全員持股,普通員工會有20股,由美國的中介機構代持,在公司工作滿5年才可以行權,而且行權程序比較復雜。”在劉艷看來,普通員工並不在意持有的股份,這種持股激勵的作用不大,但對持股較高的中高層員工來說,持股的激勵和約束作用就比較明顯,“對於普通員工來說,這就像飯后的一道甜點,可有可無。”她介紹說,在國外,員工持股並不是新鮮事。

  員工持股興起於1950年代的美國,其中又以福特公司為代表。在美國,政府對員工持股信托基金分配給員工的股票紅利部分和還貸部分均予以免稅,參加員工持股的員工在離開公司或退休時得到的股份收益,可以享受稅收優惠。英國政府對員工持股制度力度最大的扶持也是在稅收方面給予減稅優惠。

  在路明看來,中國企業當然不能照搬國外的員工持股模式,需要進行方案的試點。“像微軟、思科等企業,走過了初創期和發展期,到了成熟期或衰退期,股權激勵是通常的手段。”他認為,股權就像薪資、獎金一樣,激勵范圍更廣,普通員工都會持有,這是由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決定的。

(責編:聶叢笑、李彥增)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