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2/20成都鐵路局下屬的配餐中心,又叫成都印象川之味餐飲有限公司,2011年由成都鐵路局注資2.32億元成立。該中心建筑面積2.29萬平方米,生產用房1.7萬平方米,設計配餐能力達每日10萬份,是西南最大的鐵路配餐中心。
3/20小麗是一名90后女孩,在該配餐中心負責粗加工工作。跟隨她探訪中心內部時,她告訴記者,工作區需要經過嚴格的消毒措施后才允許進入。
4/20首先是帶上帽子,配餐中心嚴禁不戴帽子就進入工作區域,“這是為了防止頭發掉在飯菜裡面。”
5/20然后是口罩、圍裙、手套、靴子,專門的白衣服和白褲子,穿上這一套專業裝備后,小麗儼然變身為電影裡的實驗室的實驗員。
6/20洗手是消毒的第一道工具,小麗說,洗手必須反復搓洗,確保干淨無疑。
7/20再用消毒水浸泡洗過的手,將手上的細菌徹底清除。
8/20在一個專門的吹風機器裡面,小麗和同事正在接受最后一道消毒。風從四面八方吹來,將身上的灰塵、毛發或者紙屑都吹干淨,他們才獲得了進入工作區的資格。
9/20進入工作區后,小麗開始清洗工作台上的衛生,然后開始一天的工作。大部分時候,為了及時給早上出發的高鐵旅客送上第一碗熱飯菜,她們早上五點多就得到配餐中心開始工作。
10/20而在另一個區域,一群90后姑娘正忙碌地將剛加工成熟,並重新降溫后的飯菜均勻地盛在飯盒裡。配餐中心的產品主要定位於冷鏈、熱鏈、常溫鏈食品、半成品、調料包以及水果成品。
11/20不同於大家記憶中列車員憑心情隨手一勺菜的盒飯,配餐中心的所有盒飯制作全部統一標准,從原料進貨、粗加工、精加工和降溫封存,整個生產流程很多都是由機器完成,每盒飯的重量都精確到克。旅客再也不用擔心花同樣的錢,卻吃到質量不一的盒飯。
12/20配餐中心內有一批10年以上從業經驗的廚師,其中多數是川菜廚師。此外還有烹飪專業畢業的,以及營養學專員共同參與菜品研發。研發人員在“小廚房”進行多次試驗,准確把握每道菜調料的比例和重量,並逐步形成一整套制作菜品的調味料比例,讓套餐味道統一。
13/20盛好的飯菜在專業的機器下完成密封、貼簽、打碼等工序后,自動傳送到后端進行再一次的降溫。
14/20一名專業的工作人員也會在中端對包裝進行再次檢查,防止破裂。因為這些飯菜,都可以在低溫下儲藏72小時。
15/20小陳的工作是將包裝好的盒飯進行最后一次降溫,通過一個長長的降溫機器后,盒飯的溫度已低至2至5攝氏度,食用時再用微波爐加熱,還能保証飯菜的口味。
16/20做好的盒飯將放在這樣的大箱子裡,然后被運送至專門的冷藏室。
17/20在裝滿一車后,小張將盒飯箱子運送至電梯裡,該電梯能直達冷餐室。每天,小張都要來回幾十趟。
18/20在冷藏室裡工作的小劉,則正根據每天從各列車上傳來的盒飯訂單,將盒飯的類型和數量按訂單要求放好,方便配送員直接將盒飯送上高鐵列車。
19/20此時,在另一件實驗室,實驗員正在對當天的飯菜進行採樣檢測,細菌、重金屬、農藥殘留、大腸杆菌都是被檢測的重點對象。成都客運段配餐中心黨總支書記易敏告訴記者,從採購到遞到乘客的手中,一個盒飯大概要經過32道工序才能真正完成。“盒飯價格從20元到45元不等,對於這麼多道程序和消耗的成本來說,這個價格並不算貴。”
20/20從早上五六點開始忙碌到下午四點多,配餐中心的工作人員終於可以休息一下。據了解,該配餐中心的員工,90%以上都是“90后”,穿上工作服,他們認真敬業的為乘客提供美味、安全的飯菜。換上便裝,他們又充滿了青春活力,以及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