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歷年兩會
人民網>>經濟·科技

2016《政府工作報告》解讀(十一)

倡議變現實 “一帶一路”魅力展現

王若宇

2016年03月14日07:01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現,國際產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鐵、核電等中國裝備走出去取得突破性進展。

從亞洲、大洋洲到美洲大陸,帶著滿滿自信駛向全球的中國高鐵所呈現出的不僅是幾個規模龐大的工程,而是這些工程背后的潮流和趨勢。

1月21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至萬隆(雅萬)高速鐵路舉行開工儀式。雅萬高鐵是印尼的首條高速鐵路,全長150公裡,最高設計時速350公裡,計劃2018年通車。屆時,雅加達到萬隆的車程將從現在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中印尼雙方從意向到行動,從藍圖到動工,僅用了10個月。當地媒體認為,高鐵項目同時還將提振印尼冶煉、基建、電子、制造、服務等行業的發展升級。

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明確提出,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完全可以成為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共享和平、共同發展的新絲綢之路。三年來,伴隨國家領導人出訪的腳步,“一帶一路”倡議邁向五大洲四大洋,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響應。

“一帶一路”的魅力究竟在哪裡?有學者認為,“一帶一路”在全球經濟面臨深刻挑戰當前,給出了中國方案。傳統的全球化格局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受到挑戰不斷,貿易保護主義和一些“逆全球化”的聲音在國際政壇上此起彼伏,各國都期待著新的全球治理哲學和治理模式的出現。

習近平主席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復蘇步伐緩慢,增長乏力。探其原因,在於上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所提供的動能已經接近尾聲,傳統經濟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潛能趨於衰退。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超越了西方經濟學中“比較優勢”的固有思維,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更加注重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強調打造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以印尼的雅萬高鐵為例,建成后不僅將提振當地就業,還將為沿線工業、商貿、旅游等經濟社會方方面面帶來積極影響。

目前,正在談和已經談成的高鐵合作項目涉及20多個國家。核電領域國際合作的范圍也在不斷拓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核電工程公司總經理劉巍在《推進我國“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批量建設,規模化發展的建議》提案中透露,“華龍一號”在成功出口巴基斯坦和阿根廷的同時,蘇丹、沙特、巴西、英國等國都對“華龍一號”有濃厚的興趣。

這些合作,不僅為中國制造樹立了新標杆,而且為帶動當地發展著深遠影響。據統計,“一帶一路”沿線26個國家覆蓋人口44億,佔全世界的63%﹔經濟規模21萬億美元,佔全世界29%。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普遍處於經濟發展的上升期。對這些國家而言,中國的產品和服務具有技術和價格優勢,雙方開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廣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指出,將“統籌國內區域開發開放與國際經濟合作,共同打造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推動互聯互通、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帶一路’成為和平友誼紐帶、共同繁榮之路”。

2014年,中國境外投資額首次超過了外國對華投資的總額。這是中國近代參與國際經濟活動后的重大突破,是歷史性的轉折。伴隨“一帶一路”建設的突破,中國融入全球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更為突出。

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去年在《回聲報》發表文章說,“全球化的重心在發生改變,真正能體現這種趨勢的是一帶一路,這個倡議填補了歐洲和東南亞之間兩大繁榮極之間的人文、政治和經濟真空,中東甚至更遠的非洲也有望從中受益。”

毋庸置疑,“一帶一路”已經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成為中國開展國際合作、謀求合作共贏的裡程碑。

(責編:易瀟、夏曉倫)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超級專車

兩會e客廳

動畫解讀十三五

兩會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