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歷年兩會
人民網>>經濟·科技

2016《政府工作報告》解讀(十五)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糧食“去庫存”成關鍵

郝帥

2016年03月16日07:45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打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號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糧食連續增產,為穩定物價、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面臨庫存大幅增加、市場價格下跌等問題。要多措並舉消化糧食庫存,大力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

去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二連增”,但糧食的庫存也達到了歷史最高峰,其中又以玉米為甚。在“供給側改革”思路之下,對糧食種植結構的調整已然進入戰略規劃。

糧食需要適度進口但不依賴進口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2143.5萬噸,約12400億斤,同比增長2.4%,連續3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我國糧食產量歷史性地實現“十二連增”。

與此同時,我國糧食進口量也在持續增加。最新的海關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全年糧食進口量為1.2477億噸,約2500億斤。按照進口糧佔比計算,我國每約6斤糧食裡就有1斤來自國外。

我國糧食究竟多了還是少了?

“國內糧食生產成本高,國外的糧食價格便宜,更有競爭力”。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舉例介紹,去年,大豆在糧食中的進口總量最高,約達8000多萬噸,糧食進口總量雖有增加,但佔我國糧食總量比例仍然較小。“按照未來的總體規劃,糧食需要適度進口但不依賴進口,糧食也不追求連年增產,但是必須保持穩定。”他說。

糧食豐收的同時卻仍在大量進口?對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我國糧食連年增產,但相對於需求還是有缺口,比如大豆和一些需要品種調劑的大米、小麥和玉米,這部分需求必須通過進口來滿足。”

再者,進口增多,並非是糧食不夠吃,國內外糧食的巨大價差也導致了這一現象。據了解,2004年以來,我國實行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借此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生產。隨著收購價的逐漸上漲,國內糧食市場價格跟著水漲船高。而近年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卻掉頭向下,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挂日趨明顯。從2012年起,國內糧價開始逐漸高於國際市場。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多措並舉消化糧食庫存

當前,儲糧量已經逼近歷史峰值,而龐大體量的糧食沉澱在國庫之中,新糧難儲、陳糧難出。

按照世界糧農組織的標准,庫存消費比在17%—18%屬於安全區域,即達到糧食的安全狀態,而目前中國糧食庫銷比遠高於這一水平。從供給一方看,這多出的糧食也可以被稱為“需求”,但是並不是有效需求,而是多余庫存。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員臧雲鵬在接受人民財經採訪時表示,造成中國糧食結構性過剩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中國糧食成本過高,使得低價洋糧可以長驅直入另一方面,中國價補合一的糧食補貼方式,造成收儲價格無形中提升,而美國通過出口貸款擔保+糧食出口捆綁外交政策的操作方式,以低價向發展中國家出口糧食,對中國收儲糧食的順價銷售形成巨大的價格抑制作用。如此一來,國內的糧食就喪失了價格優勢。

那麼,如何減輕農產品庫存壓力,把糧食賣出去?

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農產品去庫存做出了重要部署,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加快糧食加工轉化﹔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農業供給的薄弱環節,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生產。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方瑋峰認為,當前應進一步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公眾對水果、深加工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消費者大量購買進口牛奶等,說明我們已經告別了隻吃糧食、肉等初級農產品的時代,但特色化、多樣化、精致化的農產品尚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說明我國的農產品急需升級,也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方向之一。

臧雲鵬也認為,當前解決糧食庫存量過大問題,更應該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同時發力,特別是需求側的改革也有著巨大的挖掘空間,其中,政策性內需是一條快速泄庫渠道。

同時,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就地加工轉化是消化庫存的最直接有效、最經濟的手段,建議國家對庫存糧食採取定向定價、定向競價等方式,優先向深加工企業銷售,同時鼓勵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產成品出口。 

(責編:孫博洋、夏曉倫)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超級專車

兩會e客廳

動畫解讀十三五

兩會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