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王靜>>消息

《農經》舉辦“中美循環農業及秸稈產業技術創新研討會”

2016年05月12日09:4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5月10日,《農經》雜志社在北京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中美循環農業及秸稈產業技術創新研討會”。

我國是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秸稈生產大國,農作物光和作用的產物一半在果實一半在秸稈,在我國的傳統農業生產中,常常重視果實而忽視秸稈,大量的秸稈未被科學利用,部分地區大量秸稈就地焚燒,不僅浪費了資源也污染了環境。開展秸稈資源產業化利用,提高秸稈廢棄物質的效率,加強秸稈的綜合利用和產業化,這已成為業界的共識。

本次研討會在科技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由《農經》雜志社聯合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主辦,旨在增進中美循環農業及秸稈產業方面的技術交流,促進中 國秸稈產業的技術創新與進步,推進秸稈產業的科技成果轉化,加快中國秸稈產業化的步伐,加強與國際秸稈產業進行相互合作和交流。

《農經》雜志社總編輯陳秋衡在開幕辭說道,秸稈產量在我國每年農田生產總量中與糧食產量幾乎平齊,甚至超過糧食產量。秸稈產業不僅是農業產業的一部分也是生物質能源的新亮點,是農業跨產業融合的新示范。盡管中國是世界第一的秸稈大國,但產業化水平依然很低,而且發展緩慢, 尤其是在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困難。希望能夠通過中美專家的技術交流,為中國秸稈產業創新提供技術、資本、資源的有效對接,更好的推進秸 稈新技術新成果的落地,促進秸稈產業的發展。

美國前農業部副部長Eric Bost 和著名“三農”專家、中央黨校三農研究中心原主任張虎林分別介紹了美、中兩國的循環農業發展現狀。Bost先生以美國國家海外援助署、盧旺達國立大學和盧旺達農業部建立三方合作, 重新改造當地咖啡產業的成功經驗為例,說明農業的問題不僅僅是依靠高科技解決的,而是通過產品對產業鏈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改變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充分証明農業是一個有力量的產業。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講解秸稈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他指出發展生物質能源一定要堅持“保護耕地、保護 水”兩項原則,堅持用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堅持開發荒山荒地,同時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系統農科部校長涅克雷博士(Dr. Craig Nessler)在介紹德州農工大學的發展計劃時說道,可持續發展就是建立在農業經濟整體規劃的基礎上,隻有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才能有農業的發展。

該校終身教授袁戎華博士則通過秸稈利用的挑戰、生物煉制的挑戰、解決方案以及產業化應用等四方面闡述了如何用“綜合生物煉制以提高環保和高價值的秸稈應用”,並介紹了秸稈開發技術的國際最新研究成果。袁戎華博士說,秸稈從採摘到發酵,目前隻生產了乙醇一種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其他物質目前都沒有被有效利用上。其中,木質素作為物質纖維素中的一個成分,幾乎無法被有效利用,這也正是一個正在研究的課題。也就是說,生產乙醇的同時,動物飼料、玉米油等也能綜合生產才是成功的做法,即綜合生物煉制。袁戎華介紹,僅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秸稈生產完乙醇的廢料,可以用來生產生物塑料以及瀝青添加劑。他認為,如果能夠實現規模量產,對整個秸稈產業鏈進行整合,或將帶來可觀的營收。

中國可再生能源研究會會長石定環分析了中國循環農業和新能源的發展趨勢,他認為,中國現在進一步深化現代化建設,強調綠色發展,在能源上我們需要進一步推進 能源革命,在未來把現在以石化和煤炭為主的能源格局,轉變成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一個新結構,生物質能前景廣闊,在這個領域合作能夠給我們中美兩國人民帶來 非常大的好處。

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叢宏斌博士從實際應用的角度講解了秸稈產業技術在中國主產區的推廣,他解釋道,目前我國的秸稈綜合利用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即肥料化利用、飼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機料化利用和原料化利用。叢宏斌介紹說,在肥料化利用上,中 國主要是秸稈還田。而我國的秸稈利用中,佔比最大的部分是飼料化利用,約佔秸稈總量的30%以上,主要是發酵后養殖牲畜。

本次研討會達成了四項合作共識:一、由《農經》牽頭、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及中國新能源研究會聯合德州農工大學農校建立科研項目關系。二、建議成立國際秸稈產業發展聯盟,引領世界秸稈產業發展﹔三、計劃今年10月下旬組團到美國德州考察新能源及秸稈產業。四、今年9月將召開中國國際秸稈產業博覽會,屆時誠邀美國新能源、農業界的朋友一起參加。

(責編:王靜、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