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說好的支持去哪兒了?(督查進行時)

——國務院督查追問民間投資政策落地難

2016年05月26日06: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抓落實,是一切政策紅利釋放的關鍵。當前民間投資增速不斷下滑,中央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遭遇哪些落地慢、落地難?地方配套措施是否存在不同步、不到位?國務院派出的9個專項督查組在山西、吉林、四川、河北、重慶等地展開了督查追問。

  屢遭“白眼”頻“碰壁”:說好的支持去哪兒了

  “現在民間投資面臨的最大困惑就是缺乏公平待遇。”重慶一家環保企業負責人向督查組坦言,雖說市場需求不足也是重要因素,但並非所有行業不掙錢,比如不少醫藥、文化、環保企業效益都不錯,在國家政策引導下也想擴大投資,但屢遭“白眼”頻“碰壁”,影響了投資動力。

  《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在投資核准、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對非公有制企業和其他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實施同等待遇。然而督查組發現,一些地方和金融機構並未做到“一碗水端平”,在規模上“重大輕小”,在身份上“重公輕私”,在地域上“先內后外”。

  四川遠艦建設集團董事長楊遠見頗有感觸地說:“現在很多PPP項目就是為國有企業‘量身定做’的,很少有民企參與的份兒,有的地方直接告知‘優先考慮國企’。一方面是因為國企能從銀行貸到更低成本的資金,另一方面政府也想避免引發道德風險質疑。我們申請過很多PPP項目,都被以各種理由拒絕了。”

  在河北,一家民營焦化企業負責人反映了同樣的疑惑,“國務院明文要求,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的改制重組,合理降低國有控股企業中的國有資本比例。但地方在化解‘僵尸企業’時,卻隻願意賣給國企。‘寧可冰棍化掉,也不讓別人吃掉’。”

  同樣反映突出的,是到銀行屢屢“碰壁”。“銀行都會拉出一個規模排名,行業前20強可以放貸,中小民營企業隻能‘靠邊站’。”英利國際置業副總經理楊曉榆在督查組座談時直言,民營企業貢獻了80%以上新增就業,但最近兩三年民企不僅排在國企后面,連外企地位都比不上。不能因為“出身”不一樣,參與市場競爭的難度和結果就不一樣。

  門好進、臉好看、事不辦:政策卡在半空中

  “在落實支持民間投資相關法律法規方面,存在規范性文件內容‘打架’,項目審批程序繁瑣,甚至一些文件規定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等問題,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夠到位,就加強市場監管和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統籌考慮不足。”重慶市政府法制辦高級法律專務謝建軍表示。

  從第一階段對9省(區、市)實地督查的情況看,企業對這兩年政府服務態度轉變普遍予以好評,不過對政府辦事效率仍有不少“吐槽”,認為是從“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變成了“門好進、臉好看、事不辦”,一些基層干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支持民間投資缺乏積極性。

  山西一家民營企業負責人說,僅辦理施工許可証就需提供52項資料和証件,辦分項証件還要履行十余項手續,“所有証件辦好需500份資料,等手續辦好,商機早失了。”

  青海央宗藥業法人代表徐楠向督查組反映,公司開發了一款降血糖的藏藥,研制花了六年,審批已經五年半了,相關部門遲遲拿不出審批結果,每次打電話催促,得到的答案總是“我們人手太緊”。“再這麼拖下去,項目肯定要黃了。”徐楠說。

  “政策落實的關鍵在於中央與地方權、責、利的清晰劃分與界定,中央把握大方向,地方應該出台實打實的、有針對性的實施細則。”學平大健康監事會主席周靜渝說,《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印發之后,很多地方出台了配套文件,但具體該如何投資無從下手,最后出現投資不足、投資亂象不足為奇。

  動真格、出實招、多讓利:民間投資得“真金白銀”

  從實地督查的情況看,地方動真格、出實招、多讓利,支持民間投資的政策才能落實好,民營企業才能得到“真金白銀”。

  在長春市農安縣合隆鎮,榮發集團董事長孫亞坤告訴前來走訪的督查組:“作為吉林省擴權強縣試點縣,企業的審批手續基本可在農安縣直接完成,甚至隻需找一個部門、送一趟材料。以前三個月才能辦成的手續,現在三天就好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不少民營企業前來扎根發展。”

  為推動相關政策“一竿子扎到底”,山西近期制定了《全省領導干部聯系民營企業工作方案》,要求省市縣三級領導干部每人聯系1戶民營企業,研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助推企業發展。目前,各市縣領導聯系工作已陸續展開。

  針對企業反映最多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督查組發現,各地均由財政出資設立了多樣化的基金、轉貸金,為企業提供短期流動性幫扶,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同時探索與金融機構合作創新信貸品種,降低企業資金成本。

  江蘇在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中開展“蘇科貸”,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目前,全省80%以上研發投入、70%以上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由民營企業實施。重慶江津區則設立2億元起始周轉金,為中小企業在銀行貸款到期時提供“過橋”,預計今年可撬動銀行向實體經濟提供70億元續貸。

  (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  記者姜琳、華曄迪、董小紅、李超、朱基釵、於佳欣、龐書緯、王自宸)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26日 02 版)

(責編: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