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財政部答記者問:預算公開邁出實質性步伐

2016年08月24日15:32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記者 楊迪) 為幫助公眾全面了解目前預算公開有關情況,日前,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接受了記者採訪。該負責人表示,與2009年首次向社會公開的中央政府預算相比,2016年公開的中央政府預算,包括預算報告、21張報表和有關文字說明,內容更加全面、透明。

中央政府預算公開更完整 內容進一步細化

談到中央政府預算公開取得哪些進展,該負責人介紹,與2009年首次向社會公開的中央政府預算相比,一是今年公開的預算更加完整。除公開一般公共預算外,公開了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現了中央政府預算體系公開的全覆蓋。

二是公開范圍擴大。一般公共預算在繼續公開預算收入、預算支出、中央本級支出、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項目情況的基礎上,增加了中央本級基本支出、中央基本建設支出、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匯總及分項的分地區情況,中央財政國債余額情況。公開了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情況,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中央本級支出、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此外,公開了地方政府一般債務、專項債務余額情況。

三是公開內容進一步細化。其中,一般公共預算中央本級支出在原來公開到功能分類約21個類、41個款的基礎上,細化公開到22個類、約140個款、680個項。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全部公開到項目,包括一般性轉移支付7項,專項轉移支付87項、稅收返還4項,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匯總及分項情況全部細化到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按項目細化到功能分類50多個項。

中央和地方部門預算公開成效顯著

這位負責人指出,與2010年中央部門首次向社會公開部門預算相比,2016年部門預算公開取得顯著成效。一是公開部門的數量由75家增加到102家。二是公開范圍擴大,由一般預算拓展到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由單獨公開部門收支預算拓展到公開部門職責、機構設置、機關運行經費安排、政府採購、國有資產佔用、預算績效等情況,公開“三公”經費預算。三是內容細化,部門支出公開到功能分類項級科目,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公開到經濟分類款級科目,“三公”經費支出按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費、公務用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公開,內容更加透明。四是圖文並茂,更加注重解讀和說明,更多促進公眾理解和支持。五是社會反響總體正面、積極。

“地方預算公開是預算公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聯系更緊密,更密切。”該負責人表示,通過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地方預算公開也取得了明顯效果。據統計,2015年全國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已全部公開省級財政總預算、“三公”經費總預算、專項轉移支付預算。公開部門預算的省級部門佔非涉密部門總數的95%,其中河北、內蒙古等18個省非涉密部門全部公開部門預算。一些地區公開的部門預算中,支出細化到了部門所屬預算單位,到了具體項目,實現了部門、單位、科目、項目等預算公開要素的全覆蓋。

打造“陽光財政” 使預算看得懂能監督

該負責人介紹,為使公開的中央政府預算符合人民群眾和社會期待,提高公開實效,近年來財政部積極採取措施,改進預算管理,強化預算公開工作。一是堅持問題導向。首先不留死角,將政府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建立健全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體系,做實“家底”。其次是將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全部上報全國人大審議並向社會公開,亮出政府全部“家底”,公開不留余地。

二是聚焦社會熱點。在公開預算收入總額的同時,公開中央預算收入構成,其中,稅收收入分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公開,非稅收入按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專項收入等項目公開,政府性基金收入按基金項目逐項公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國有企業上繳利潤分行業公開,講清楚政府的收入是怎麼來的。

三是重視群眾關切。在公開預算支出總額的同時,細化公開內容。一般公共預算在按教育、科技、節能環保等22個大的功能分類公開后,再細化到類下的款、項兩個層次,如教育支出細化公開到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等7個款,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等21個項,基本支出進一步細化到工資、津貼、辦公、差旅等58個經濟分類科目,政府性基金除逐項公開每項基金支出情況外,也細化到項,說明政府的錢做了什麼,最終是怎樣花的。

四是回應社會關注。對社會普遍關注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地方政府債務等情況,財政部進一步改進工作,將專項轉移支付按項目公開、分地區公開。公開中央基本建設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債務余額、專項債務余額情況,回應社會對轉移支付、政府投資和財政風險的關注。

五是加強政策解讀。報送全國人大審議的預算報告,除報告年度預算安排情況外,重點報告支出政策。在財政部門戶網站公開中央政府預算時,開展“兩會特別訪談”,組織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專家、新聞媒體等對預算進行解讀,出版年度《中國財政基本情況》,解疑釋惑,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責編:楊迪、喬雪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