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G20杭州峰會上熱議的數字經濟,將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力

數字經濟,幾十億人的大蛋糕(解讀G20熱詞①) 

趙展慧   郭  琳
2016年09月26日03: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大數據等新技術能夠優化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
  人民視覺

  舉世矚目的G20杭州峰會已成功閉幕,峰會形成的共識標本兼治、兼顧短中長期,描繪的願景著眼長遠、綜合施策、開放創新、包容發展,契合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需要,也彰顯了中國全球經濟治理思想的力量、氣派和特色。

  從本期起,經濟周刊版將推出系列報道“解讀G20熱詞”,詳細剖析G20杭州峰會上熱議的數字經濟、綠色金融、結構性改革等熱詞,進而從一個側面解讀峰會達成的共識和願景,特別是中國在峰會上提出的“中國方案”,貢獻的“中國智慧”。

  ——編 者

  

  “數字經濟”是G20杭州峰會上的一大熱詞。在峰會上,中國作為主席國主持起草了首個具有全球意義的數字經濟發展合作倡議——《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數字經濟將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力成為與會各國的共識。

  數字經濟在日常生活中已無孔不入

  到2020年有望為中國GDP帶來3.7%的額外增長

  G20杭州峰會上熱議的“數字經濟”是指以信息和知識的數字化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以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為提升效率和優化經濟結構重要動力的廣泛經濟活動。

  數字經濟與以往我們常說的互聯網經濟、信息經濟有什麼不同?在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新河看來,數字經濟其實是數據經濟,可以看做是互聯網經濟、信息經濟的升級版。數字經濟與互聯網經濟、信息經濟相比,更強調和涵蓋了大數據等新技術對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和變革。“事實上,數字經濟在我們生活中已經無孔不入,打車、吃飯、購物,人們的日常活動幾乎都已成為數字經濟的一部分,而且在這背后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陳新河以廣告投放為例說,如今廣告的數字化,並不是僅僅將廣告從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轉移到了網絡上,而是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判斷網絡用戶年齡、偏好等特征從而做到精准投放,徹底改變了整個傳播流程。“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將成為繼土地、能源之后最重要的生產資料。”陳新河說。

  數字經濟的影響是顛覆性的,這在此次參加G20杭州峰會的國家中已達成了共識。咨詢公司埃森哲此前的調查也表明,全球范圍內93%的受訪企業認為,數字化的顛覆會在未來5年影響到所在的行業。陳新河分析,數字經濟的顛覆性首先表現在完全打破了區域時空的限制,讓資源配置更有效率。“比如電子商務讓農村百姓能夠享受跟城市一樣的購物便利,充分釋放了農村潛在的消費需求。”其次,數字經濟促進了產業間的融合發展。“比如汽車企業通過對客戶數據的跟蹤分析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售后服務,而不是止步於銷售環節,車輛運營、駕駛行為的大數據還可以為金融保險、餐飲娛樂等行業提供價值,延長了工業產業鏈,並與服務業相融合。”

  “數字經濟是引領性的經濟形態,是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變量。”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繆榮表示,杭州就是最好的例子,互聯網金融、數字內容、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等數字經濟增速和比重齊升,使杭州成為去年GDP唯一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省會城市。

  杭州峰會與會各國如此重視數字經濟,其拉動力到底有多強?埃森哲預測,到2020年通過提高勞動人口素質技能,增加數字化資本投入、培養良好的數字化市場發展環境,數字經濟可能會為中國GDP帶來3.7%的額外增長,相當於5270億美元。

  G20倡議將成為數字經濟發展裡程碑

  在2020年前將新增15億人聯網並獲得互聯網服務

  利用數字機遇,應對數字挑戰,推進繁榮和充滿活力的數字經濟,推動全球增長,惠及全體人民,這是此次G20峰會上通過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的目標。

  “這對數字經濟發展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陳新河說,峰會上達成的這一倡議亮點很多,若干年后回頭看,相信關於數字經濟達成成果的重要性不亞於當年“信息高速公路”戰略。

  陳新河認為,倡議的一大亮點在於重申了在2020年前新增15億人聯網並獲得互聯網服務的目標。“現在全球互聯網使用者約35億人,而新增的這15億人佔到目前全球未觸網人群的一半。”陳新河強調,目前未能接入互聯網的都屬於經濟狀況相對較差的人群或者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解決這些地區這些人的上網問題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推進將是革命性的。

  讓15億人被網絡覆蓋,陳新河認為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達成這個目標應當不會很難。“移動互聯網對數字經濟的推動要遠遠大於PC互聯網時代,PC互聯網發展了近二三十年讓25億人接入互聯網,而全球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近五年就新增了10億用戶。”陳新河表示,得益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數字鴻溝的彌合正在加速,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在加速,“非洲很多地方可以沒有ATM取款機,但隻要有聯網的手機就能轉賬付款。”

  倡議的另一個亮點是達成了“促進信息流動以實現經濟增長、信任和安全”的共識。各國確認言論自由以及信息、思想、知識的自由流動對數字經濟至關重要、對發展大有裨益,確認必須尊重知識產權,尊重用於保護隱私和個人數據的可適用框架。陳新河把這稱為“數字WTO”規則建立的開端。

  “工業經濟時代,WTO規則帶來了貨物更自由的流通,促進了全球貿易繁榮和經濟一體化﹔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也要像物資一樣流動起來才能產生更大的價值,也需要建立一套數據流動的規則。”陳新河表示,中國讓各國將這一共識凝聚在G20的會議桌前,成為數據流動規則首先的倡議者。

  繆榮認為,G20唱響了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國主張,同時中國也正以實際行動展示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國方案,比如“一帶一路”建設就是一個很好的試驗場。“‘一帶一路’建設提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需要重視信息流、數據流的聯通,這將快速提升沿線國家的信息化水平,為中國及全球經濟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發展數字經濟優勢明顯

  網民數量居世界第一,有扎實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撐

  數字經濟的浪潮正前所未有的洶涌。據統計,到2020年,將有超過44ZB(1ZB為十萬億億字節)的數據,其中35%能夠用於分析﹔過去30年中,硬盤每GB(1GB為十億字節)數據存儲的成本每14個月就能減半,2015年已降低至0.03美元﹔計算能力在無限拓展,公共雲計算規模在2015年大約接近700億美元。

  “當前全球數字經濟剛剛進入軌道,加速發展階段即將到來。”陳新河認為,未來的移動大數據時代,新經濟的發展速度將超出我們的想象。

  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全球藍圖中,專家們認為中國的優勢十分明顯。“市場規模是不可比擬的優勢。” 陳新河介紹,截至2015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人,居世界第一。“在數字經濟時代,人多意味著產生的數據多,可供分析挖掘的價值多,這是最大的財富。”

  繆榮認為,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有優勢,配套基礎設施固網與移動寬帶普及率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2015年光纖入戶滲透率(即有光纖網絡的家庭佔所有家庭的比例)為56.7%,而經合組織國家2014年6月這一指標僅為15.8%。此外,數字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撐也頗為堅實,中國涌現了一批類似於阿裡巴巴、騰訊、百度等位列全球市值排名最前的互聯網企業以及華為、中興、浪潮等雲技術和高端服務器提供商。

  雖然發展條件和優勢具備,但發展的難題仍然不小。專家們認為,當前數字經濟最大的發展瓶頸仍在於數據的互聯互通。繆榮表示,企業內部完全實現全流程全方位數字化尚且不易,行業內、部門間、地區乃至國家間的數據融通難度更大,政府部門應該首先克服體制機制障礙,開放共享部分數據,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也為企業提供“生產資料”,為老百姓提供更多便利。

  陳新河則認為,正如G20倡議中所提到的那樣,尊重保護隱私和個人數據應該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提,而這在當前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是一個新的挑戰。“目前個人信息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明顯滯后於產業發展,急需新的法律法規去規范數據的採集、管理和使用,為數字經濟保駕護航。”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26日 17 版)
(責編: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