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網貸“老賴”父母信息被公布 逾期催收做成了生意

戴曼曼
2016年10月26日20:16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近日,一則名為《四千網貸逾期者個人信息被網上公示》的報道在網絡上火了,不少從互聯網渠道獲得資金的借款人都在擔心,自己的信息是否會被泄露。雖然這家涉嫌違法公布公民信息的網站已經無法打開,但是通過網絡搜索,羊城晚報記者發現,互聯網金融企業結成聯盟分享失信者名單和借貸信息頗為常見,而這些信息分享仍屬法律和政策監管的“空白區域”。

  連父母信息都被公布

  超過4000多名網貸借款人的身份証號、照片、家庭住址、學校單位甚至父母姓名等信息被公布在一家名為“中國信用黑名單”的網站上,這條信息一經網絡發酵,便引起廣泛關注。

  羊城晚報記者25日試圖登錄“中國信用黑名單”網站,但顯示該網站已關閉。不過根據網絡留存的信息,仍可輕易查到部分失信者的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証號碼、借款金額以及逾期天數。

  根據此前報道,點開詳細的內頁還會看到網貸逾期借款人詳細的家庭住址、支付寶賬號、學校名稱甚至父母、兄弟等第三方的姓名和電話。

  “這樣公布未經處理個人信息實在太嚇人”,25日,一名匿名網貸人士在接受採訪時分析,一般是中小型平台才會出於無奈選擇此種途徑,以迫使逾期借款人還款,“或許也和委托的催收團隊相關”。

  “信息共享”屬監管空白

  網貸平台是否可以分享這些逾期的失信者的失信信息呢?網貸之家分析師陳曉俊表示,暫時未有明確的條文規定,而互聯網金融企業之間搭建平台分享失信信息的做法其實較為常見,已經成為“監管空白”。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透露,目前不少網貸平台在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時,都會列明條款,提示借款人是否同意公示信息,比如逾期者是否可以去媒體刊登、是否可以與第三方平台共享等。

  “網絡借貸平台並沒有納入央行征信系統,因而催生了不少平台之間進行信息共享”,方頌認為,判斷信息共享是否合規尚無法律規定,“隻能從道德角度進行判定,比如是否對個人信息進行模糊處理,以及是否公布了無辜第三人如父母兄弟的個人信息等”。

  建聯盟分享老賴信息

  羊城晚報記者發現,一些P2P信貸和消費金融分期平台結成聯盟,分享失信者的名單。

  羊城晚報記者登錄一家名為“網貸信用黑名單”的網站發現,其中公布了不少網貸“老賴”的姓名、身份証號碼以及借貸平台等信息。而這些個人信息有部分是經過處理的,即身份証中間號碼做了模糊處理,也有未經處理的個人信息,比如借款人手持身份証正面的清晰照片。

  該網站首頁的不少信息來自一家名為“匯賈分期”的消費分期平台,記者隨即聯系了該平台的客服,客服表示會對客戶個人信息進行嚴格保密。但當記者問到為何網上會有逾期名單,該客服回答稱“那是一些故意逾期不還錢的人,我們在幾次催收后還不肯還錢的,是會上黑名單的”,並且保証“正常還款就會沒事”。

  逾期催收做成了生意

  不少網貸業內人士對這種公布個人信息的做法表示質疑,但也坦承了自己的擔憂:互聯網金融行業尚未接入征信系統,對於這些失信人,網貸平台到底該怎麼辦?

  據悉,當前不少網貸平台對逾期的借款者都會採取催收手段,一部分網貸平台培養了自己的催收團隊,而另一些則將催收業務外包。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催收團隊的收費少則20%起步,多則超過50%,整個行業內也是良莠不齊。

  “包括一些銀行信用卡中心和小貸業務部,對於逾期借款人也有催收手段,只是比較嚴格”,一位金融人士透露,銀行在與催收公司合作時往往都會挑選有資質、較為正規的企業合作,且對對方的行為有嚴格規定,“比如不得上門粘貼大字報、不得上門催收、不得騷擾其父母或其他兄弟姐妹等”。

  方頌則表示,雖然當前央行征信沒有對類金融機構開放,但包括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有關機構在內,已將建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征信數據庫列入了工作議程。(戴曼曼)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