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種業企業數量減少 質量提升創新能力加快

高雲才
2016年12月11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種業企業數量減少 質量提升創新能力加快

  數據來源:農業部 制圖:沈亦伶

  國家著力提升種業企業競爭力、品種創新力和供種保障力,開創了我國現代種業發展的新局面,種業科研和應用融成一張皮的力度不斷加大。今年以來,我國不斷推進種業體制改革,種業創新步伐進一步加快,進入了以自主創新為動力的新階段。種業企業數量減少,質量提升,創新能力加快。

  培育“中國種” ,確保“中國糧”

  目前,全國持証種子企業4300家,比2011年減少了一半。10家信用明星企業淨資產、科研投入分別是5年前的2.3倍和2.6倍。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新增經濟園藝等作物種屬45個,申請量1.7萬件。農作物生產種子形勢總體穩定,明年農業生產用種供應保障充足。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表示,2013—2015年3年時間,我國種業企業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的增加了28%,達到146家。同時,種業企業經營能力顯著增強,種子銷售收入和種子銷售利潤分別較2010年增長85%、67%。

  現代種業作為“中國人的飯碗”的底座究竟穩不穩?遼寧省昌圖縣寶力鎮張強的感受很直接。

  “我2009年開始種玉米,一開始用的是‘先玉335’的種子,不過現在,1萬多畝地已經都換成‘良玉99’了。”他說:“一開始也不信,國產種子能比國外的強?2012年先試種了600畝,結果發現咱國產品種抗大小葉斑病,還特別抗倒伏,我就全換了。”

  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說:“在玉米上,我們自主選育品種已經佔到85%以上,蔬菜87%以上,水稻、小麥等全部都是自主品種。”目前,我國現代種業的發展,煥發了蓬勃的生命力。

  突破性優良新品種不斷涌現。以京科968、隆平206、濟麥22、百農AK58等為代表的玉米和小麥品種,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培育推廣了Y兩優1號、登海605等畝產潛力過1000公斤的水稻和玉米品種,涌現了豐墾139、德育919等一批適合機械化的新品種。

  國內自主的種業品種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目前,我國水稻、小麥、大豆、油菜全部為自主選育品種。轉基因抗虫棉品種國產化率達95%以上,蔬菜自主選育品種佔87%以上,玉米自主選育品種佔85%以上。一批自主研發的突破性苗頭品種,增長勢頭強勁。

  玉米以機收籽粒品種為突破口,大豆以高蛋白食用品種為重點,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國已經對6627份次玉米、4450份次大豆育種材料進行鑒定,篩選出一批玉米、大豆優異種質資源,一批適宜機收籽粒的玉米苗頭品種,一批高產高蛋白大豆苗頭品種。同時,以解決赤霉病抗性為首要任務的小麥、以全程機械化品種為主攻方向的水稻聯合攻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農業供種能力日益增強,種業成為糧食安全的堅實后盾。國家級種子基地建設加快推進,以海南、甘肅、四川三大國家級育制種基地為重點,種子生產基地逐步向優勢區集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農業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和海南省政府聯合印發《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年)》,劃定了26.8萬畝南繁科研育種區域,納入基本農田永久保護,實行用途管制,成為南繁基地建設的重要裡程碑。

  種業,寄托著農民增收希望

  “根據測算,種海螺七,1畝產值最多可達5萬元。”陝西省寧強縣扶貧辦主任胡代平說,這種中藥材學名叫重樓,市場價格較好且運行平穩,是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希望。但貧困戶缺種子和種苗,隻能在山裡挖野生的海螺七當種子用。現在好了,經過多年的攻關,當地農技部門開始推廣質量優產出多的重樓種子和種苗,農戶從合作社手裡可以賒賬購買,等有收益后再還錢。

  優質種子,可以減少其他生產資料的投入,可以覆蓋生產成本,並獲得較高的產出。小品種是這樣,大品種更是這樣。正是從這個角度看,發展現代種業寄托著農民增收的希望。內蒙古科左后旗查日蘇鎮公司嘎查村民梅佔林從電視上知道了科學家袁隆平今年在湖南種的超級雜交稻單產突破1000公斤,好生羨慕。他說:“要是我這4畝地都種了袁隆平的這個雜交稻,收入一定提高很多!”

  好種子帶來好產量。老梅今年種水稻4畝、綠豆10畝、花生30畝。因為用了當地的優良種子,這三樣加起來,老梅今年的毛收入達到37404元。在農產品價格下行的情況下,老梅覺得好種子派上了好用場:他的地不算好,但水稻、綠豆和花生的總產量分別達到了4000斤、1200斤和10500斤,知足了。

  好種子帶來好質量。受小麥價格下行影響,前幾年河北省固安縣的小麥播種面積一直在下降,到2014年下降趨勢得到扭轉。因為該縣2012年起從石家庄農科院引種了“石優20”小麥,這種強筋小麥質量好,固安縣參花面粉廠過去都是進口國外的強筋小麥,如今家門口有了這樣的優質小麥,該廠就提出“每斤比國家當年收儲價高出2毛錢。”很快,種植面積就從試種時的1萬畝增加到今年的25萬畝。廊坊市農業局副局長楊玉杰說:“好種子打的糧食,銷路好,價格好。”

  好種子還降成本。育種專家李登海研究的“緊湊型玉米”,除高產外,還抗旱、抗倒伏。好種子還抗虫。像棉花,由於我國大面積種植了自主研發的抗虫棉品種,棉鈴虫這樣的棉花天敵就越來越少見了。抗旱的品種降低了水利灌排費用。固安縣綠園農業開發公司農藝師杜永清說得形象:“對農民來講,好種子就是好挑夫,吃喝不多,但特別能干。”

  增產、提質、降成本的好種子,成了農民增收的希望,也成了激發科研人員不斷攻關的動力。

  種業體制改革,持續發力

  扶種業科研院所,權益改革是突破口。

  7月,農業部、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於擴大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把這項改革試點在全國范圍推開。對此,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表示:“種業的權益改革試點工作是一項探索性工作,具有巨大的政策含金量,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合力,形成改革的最大公約數。”科研院所從事育種並獲得應得報酬的權益改革之門,就這樣打開了。

  早在2014年,農業部、科技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通知,選擇在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國水稻研究所以及中國農業大學玉米改良中心等4個單位,開展種業科研成果機構與科研人員權益改革試點。試點,試出了效果。今年,國務院相關職能部門明確:種業權益改革的核心意義在於“賦權、讓利”,對科研人員在成果中所佔的比例劃出了最低線,新品種權的權益比例應不低於40%,育種材料的權益比例應不低於60%,大大高於當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中的不低於20%的規定。

  扶種業企業,政策持續發力。

  財政、信貸、稅收接力扶持。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農業部等六部門又聯合下發《關於做好現代種業發展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從創新信貸產品、拓寬企業融資來源、完善配套體制機制等方面對現代種業發展給予金融扶持。為支持企業育種創新,國家種子工程、生物育種能力建設等專項先后投入近10億元,引導企業構建商業化育種研發體系。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對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研發經營所得、資產重組等給予稅收減免,農業發展銀行加大對種子企業信貸支持力度,資本市場與種子企業結合更加緊密。

  抵御市場風險。針對制種基地和生產風險問題,財政支持的國家級制種大縣獎勵、制種保險試點等政策,在甘肅、四川、海南三大國家級基地和58個制種大縣(市)推開,中央財政已安排制種大縣獎勵資金9億多元,雜交水稻、玉米和小麥制種保險試點達160萬畝以上,顯著增強優勢制種基地抗風險能力。

  種業品種審批“綠色通道”越開越大,極大地促進了企業自主創新。

  張延秋介紹,2011年國務院8號文件提出面向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開辟品種審定“綠色通道”。今年實施的新《種子法》,不僅將審定作物范圍由28種減少到5種,同時將“綠色通道”由“兩雜”作物擴展到主要農作物,由國家級拓展到省級,簡化了程序,並將同一生態區引種由審批改為備案。今年以來,僅國家級品種審定“綠色通道”就有50家企業2200多個品種參試,同時組建的品種試驗聯合體達到98個、參試品種1400多個。( 高雲才)

(責編:楊曦、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