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在川西大涼山,有種古老又傳統的技藝,它採用最原生態的土漆髹飾,由紅黃黑三原色組成,它曾廣泛用於彝族戰士的鎧甲和畢摩的法器之上,也是彝族人民的日常所需,如今又成為精美的飾品,它被統稱為——彝族漆器技藝。這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在今天,既面臨發展,更面對挑戰。人民網記者日前走進彝族漆器技藝第十七代傳承人,探尋他們的故事。
2/11吉伍伍呷,是吉伍家族漆器的第十七代傳承人,今年才34歲的他,早在5年前就被評為第六屆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成為那年四川省最年輕的“大師”。
3/11豐富的線條,神秘如圖騰般的紋樣,古老神秘的彝族漆器,無疑是彝族最有文化的“活化石”之一。2008年,彝族漆器髹飾技藝,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4/11吉伍伍呷老家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喜德縣乃彝族漆器發源地,其生產的彝族漆器已享譽海內外,成為同行業中的佼佼者。吉伍伍呷的父親吉伍巫且,也是彝族漆器髹飾技藝的國家級傳承人。
5/11吉伍伍呷並沒有像父親一樣,從小便堅定成為家族漆器的傳承人,而是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到全國各地走了一圈后,吉伍伍呷才發現自己真正喜愛並應該去堅持的是什麼,於是回到父親身邊學習漆器技藝。憑著心靈手巧和對彝族文化的深刻領悟,他進步很快,2011年成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2016年成為省級傳承人,今年5月還參加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的非遺傳承人研修班。
6/11漆器採用酸枝木、樟木作坯胎、野生土漆和各種礦物顏料作髹飾,純天然,無毒(不含鉛)、無異味、耐酸鹼、耐高溫、不脫漆、經久耐用。根據我國醫學典籍記載,酸枝木、樟木及天然土漆均有防毒祛病、延年益壽的保健功效。圖為吉伍伍呷正在用石磺調制黃色染料。
7/11從木料的選擇到紋樣繪制,傳統彝族漆器工序達40道,繁瑣而奢侈。若依照最傳統的做法,從採伐原木到驗收、清潔,整個漆器的制作過程少則13個月,多則3年,然而一件漆器則至少可保存300年。漆器的圖案紋飾多以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神話傳說、單獨紋樣見多,點、線、面的運用簡潔得體。吉伍伍呷便是靠著這樣的姿勢手工在碗上畫圖案。
8/11吉伍伍呷告訴記者,漆器是純手工制作,耗時費力,加之土漆漆膜需要在特定的溫度、濕度環境是才能慢慢干燥,工期長、勞動量大。在過去,隻有皇室和達官貴人方能享用,價值極高。圖為吉伍伍呷向記者展示彝族火把節圖案的挂盤。
9/11彝族漆器常用黑、紅、黃三色,黑色為天地之本色,寓意為庄重與威嚴﹔紅色代表熱情豪放而勇敢﹔黃色象征著光明與未來。
10/11傳統的漆器主要運用在餐具、酒具,吉伍伍呷大膽創新,在保留原始古朴風格的同時,漆藝髹飾工藝上大膽借鑒和採納了現代科技,並開發出了茶具、旅游紀念品、現代室內裝飾器具等系列產品。忙的時候,妻子也會來幫忙,圖為妻子正在畫具有彝族特色的餐桌。吉伍伍呷表示,這套餐桌是朋友定做的,夫妻二人需要一個月才能完工,售價大概在1萬元。
11/11如今,原生態的彝族漆器越來越受到大眾喜愛,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非遺技藝的保護,吉伍伍呷的漆器逐漸供不應求,但他還是堅持用最傳統的工藝做彝族漆器,對於那些使用化學材料的染色方法,吉伍伍呷表示不能贊同:“不能讓祖先的技藝毀在我們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