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打造中儲糧金字招牌和鐵軍隊伍 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年中央儲備糧工作會議召開

2017年01月07日13:21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1月7日,中央儲備糧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6年中央儲備糧工作成績,分析中儲糧服務宏觀調控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形勢,以“兩個打造”(打造中儲糧金字招牌、打造中儲糧鐵軍隊伍)為主線,部署2017年工作。中儲糧總公司董事長呂軍作了工作報告。

會議對2016年中儲糧服務糧食宏觀調控、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工作情況進行了回顧。2016年,面對糧食政策調整、市場轉換、調控加壓和國企改革攻堅的考驗,中儲糧總公司堅持服務大局,全力攻堅克難,繼續有效發揮了糧食調控主力軍作用,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為保障國家收儲政策落實以及推進去庫存、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作出了貢獻。 

服務大局:繼續發揮糧食調控主力軍作用

高質量完成糧食政策性收購任務。2016年,在糧食收購量和庫存量連創新高、監管壓力巨大、主產區倉容緊張的復雜形勢下,中儲糧總公司盡全力履行國家賦予的收儲政策執行主體責任,保障了國家收儲政策的落地,保障了種糧農民利益。中儲糧全年糧食購銷總量2.43億噸。在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等執行過程中,嚴格把關收購庫點資質,嚴格巡查監管,保持了收儲形勢整體穩定。

針對夏、秋糧收購倉容嚴重不足矛盾,中儲糧高效實施100萬噸跨省移庫、206萬噸跨縣集並計劃,並積極協調主產區地方政府出台騰倉擴容的政策措施。針對新產小麥因災導致不完善粒超標問題,中儲糧從減輕農民損失角度出發,合理掌握中央儲備新輪入小麥質量標准,利用企業自有資金購置色選設備,免費為農民開展清雜整理,並提供預檢預收、聯系銷售渠道等服務,千方百計緩解農民賣糧難。據不完全統計,僅小麥托市收購為六個小麥主產省農民直接增收110多億元,展現了企業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針對政策性收購點多、面廣、監管壓力持續增大的矛盾,中儲糧總公司強力推廣政策性糧食“一卡通”收購系統,全年完成10076家庫點建設任務,覆蓋所有政策性糧食收購、糧款結算環節,在規范收購流程、實現責任追溯、嚴控風險方面發揮顯著作用。中儲糧會同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農發行,按照國家“四個共同”機制,加強對委托收儲庫點的日常監管。總公司推廣糧權司法公証,並在4130個庫外儲糧點完成遠程監控建設,用法律和技術手段進一步加強對這些庫點的監管。

勇於作為:有效服務國家去庫存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

去庫存工作進展順利。以往政策性糧食主要由政府組織拍賣方式來銷售,2016年,在臨儲玉米去庫存過程中,中儲糧承擔了國家安排的部分臨儲玉米由中儲糧包干輪換銷售的新任務。中儲糧採取“統一組織、上下聯動,統分結合、區域協同”集團化運作,實現了銷售運作成本低、效率高、市場運行穩的多重效果。更重要的是,為國家探索出了一條更貼近市場、貼近客戶、反應速度更快、時機價格掌握更准的去庫存新路子。

積極參與玉米收儲制度改革。2016年是國家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改為“市場化收購+補貼”機制的第一年,中儲糧總公司把做好玉米收購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積極發揮儲備輪換收購對市場的支持和帶動作用,統籌系統內儲備玉米輪入計劃,重點用於支持東北三省一區玉米收購。10月份秋糧正式上市后,中儲糧按照“始終在市、均衡收購”原則,及時入市挂牌收購,合理安排收購計劃和節奏,主動與其他市場收購主體做好銜接。中儲糧“在市”收購成為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順利推進的“壓艙石”。

受表彰的中儲糧系統勞動模范

固本強基:中央儲備“兩個確保”基礎更加鞏固

2016年,中儲糧啟動了倉儲管理“標准倉、規范庫”建設,新制定及修訂完善10余項操作規范,進一步健全了倉儲標准化管理體系。中儲糧總公司監督檢查結果顯示,中央儲備糧宜存率100%,質量達標率明顯提高,達到97.7%,儲糧數量質量更有保障。制定了安全生產檢查指南,全面實施安全生產全員責任制,安全生產標准化達標率98%。

中儲糧啟動了公司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現代糧食倉儲設施“全覆蓋”工程。2016年總公司投資總規模69.1億元。其中包括:大規模建設現代化新糧倉,227個項目同時動工,全年新增倉容1000萬噸﹔同時,對老舊倉房進行全面維修改造升級,實施9211個維修改造項目,整個中儲糧系統倉儲設施完好率提升至95%,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最大、倉儲設施最先進的糧食企業。

為了適應社會對優質、綠色糧源需求發展趨勢,中儲糧大力實施科技發展5年規劃,形成了北方以低溫准低溫儲糧為主、南方以控溫氣調儲糧為主的技術路線。分品種、分生態區域的糧油儲藏技術體系基本建立。截至2016年底,中儲糧系統空調控溫儲糧規模達到2000萬噸以上,氮氣氣調儲糧技術改造1500多萬噸,內環流控溫儲糧1700多萬噸,智能通風約1800萬噸。中央儲備糧科技儲糧覆蓋率達到95%以上。這些先進儲糧科技的廣泛應用,使中央儲備糧更加優質、綠色,受到越來越多的用糧企業青睞。

(責編:朱傳戈、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