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核電業務巨額虧損、芯片業務面臨剝離 東芝資不抵債

本報駐日本記者  田  泓
2017年02月16日07: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月15日,由於推遲發布季度財報,東芝股價遭受重挫。圖為當天行人從東京一家証券公司電子交易牌前經過。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東芝公司2月14日發布業績預期,2016財年前三財季(4月至12月)財報預計將就美國核電業務計提7125億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6.67日元)的損失。集團淨利潤預計將出現4999億日元的虧損。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已經陷入資不抵債的境地,股本降至負1912億日元。

  東芝困境折射出日本電子企業轉型之路的曲折,索尼、日立、東芝、夏普等傳統電子巨頭轉型成功或失敗,呈現兩極分化的局面。

      

  東芝擬出售旗下芯片業務50%以上的股份,並計劃停止修建新的核電站

  15日,東芝公司董事長志賀重范引咎辭職。社長綱川智的月薪削減幅度將從60%增至90%,其他高層管理人員薪資也將相應調降。由於在收購美國核電站建設公司過程中,疑似存在違規行為,前三財季合並財務報表將推遲一個月披露。

  這是東芝連續第三年虧損。因被曝三代社長連續數年虛報利潤,東芝在2015年后三個季度報出42億美元的巨額虧損。之后,東芝一直在持續推進重組措施,出售大量非核心資產,並將芯片和核電作為核心業務,但其核電業務在國內外均推進不力。

  東芝旗下的西屋電氣2015年底收購了從事核電業務的美國石偉公司。結果設備費用及當地人工費遠高於預期,導致此次巨額虧損。

  2006年東芝全面開展海外核電業務。除收購美國核能巨頭西屋電氣外,還定下目標力爭獲得中國、印度等全球幾十座核電機組訂單。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世界各國加強了核電限制,東芝卻依然加大對美核電站建設的參與力度。綱川智在記者會上坦承收購西屋電氣的決定“不能說是正確的”。

  為解決資金運轉困難,東芝擬出售旗下芯片業務50%以上的股份,並計劃停止修建新的核電站。據報道,東芝正在與韓國電力公社磋商出售其英國核業務合資公司NuGeneration的部分股權。

  芯片業務是東芝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失去對芯片業務的控股權意味著業務的“空心化”。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15日表示,東芝公司掌握的電子閃存技術是日本科技成長戰略上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政府將持續關注東芝公司接下來的各項決策。

  東芝公司曾經是日本工業的名片。從1890年制造出日本首個白熾燈泡開始,陸續推出日本首台電風扇、洗衣機和冰箱等產品。1980年以后還在全球率先發售筆記本電腦和DVD播放器。電腦業務一度佔據全球最大市場份額。

  日立、鬆下積極轉型,實現業績V形反轉,而改革不力的東芝、夏普仍深陷巨虧

  本世紀初,在韓國和中國家電廠商“廉價”策略的圍攻下,一度稱雄全球的日本家電業份額漸失。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日立、鬆下、索尼等六大家電巨頭全部陷入虧損。

  今年2月初,索尼公司表示,由於電影業務巨額虧損,公司將2016財年(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利潤預期從之前的600億日元下調至260億日元。數據顯示,索尼2016財年前三季度利潤為456億日元,同比下降80.7%。

  而另一家百年企業夏普也因經營困難,去年被台灣鴻海集團收購成為其旗下子公司。

  面對困境,日本家電行業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幾條路徑。一是“脫家電化”,向企業服務轉型﹔二是走高端家電路線﹔三是專注核心零部件的生產開發。日立、鬆下積極轉型,實現業績V形反轉,而改革不力的東芝、夏普仍深陷巨虧。

  轉型成功者如日立制作所放棄電視和電腦業務,將重點轉向基礎設施等面向企業的業務。2015年業績創下新高,高性能材料、通信業務成為主要利潤來源。鬆下公司將裁員后多出的資金投入到汽車和住宅等成長性領域,利潤佔到公司整體收益的50%。村田電子等日本零部件企業通過與美中韓等國廠商緊密合作、聯合創新而異軍突起。

  而東芝固守於作為企業招牌的電腦和芯片業務,並染指會計操縱。對核電業務戰略誤判,巨資收購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導致研發投入不足、技術進步受阻。2013年其專利資產規模排名從第二降至第五。東芝前社長室町坦承,因為走向了利益至上主義,結構改革嚴重滯后。

  夏普則迷信“技術至上”,輕視市場,錯過了液晶行業重組的機會。

  此外,日本電子行業的重組帶有明顯的政府主導色彩,未能徹底激發企業本身的市場競爭能力。日本對液晶和白色家電的整合,採取由政府出資成立的產業革新機構牽頭,將各大公司的同類虧損業務合並,減少國內同業競爭,以“日本聯合艦隊”的方式出海增強國際競爭力。但這種“弱弱聯合”先天不足,迄今鮮有成功案例。

  (本報東京2月15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7年02月16日 22 版)

(責編:劉然、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