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外匯管理不會走回頭路(市場觀察)

本報記者 李 婕
2017年03月21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3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說,“打開的窗戶不會再關上”,中國的外匯管理不會再走回資本管制中去。對此,專家分析,中國的經濟走勢和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外匯開放繼續往前推進,投資者應該對中國給予信心。

        

  開窗不會再關上

  潘功勝在年初接受的媒體採訪中曾用過一個比喻,稱外匯管理政策“打開的窗戶不會再關上”。在論壇發言中,潘功勝再一次提及。他說:“這個比喻未必合適,但是態度非常清晰,就是中國的外匯管理不會走回頭路,不會再走到資本管制的牢裡來。”

  多次表態明確了中國的立場,而過去外匯政策的改革路徑也印証著這一點。潘功勝指出,上世紀末,中國實現了經常項目的完全可兌換﹔本世紀初以來,逐步實現了直接投資項下的基本可兌換﹔在証券投資項下可兌換的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回顧2016年,中國資本項目開放方面有很多亮點。比如,企業可以按照全口徑跨境融資的政策,決定跨境融資的額度、形式、方式和時間﹔開放了中國的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優化了“滬港通”,啟動了“深港通”等。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范言慧向本報記者分析指出,“中國外匯管理的技術條件越來越成熟,市場體系相關制度建設、管理措施不斷完善,支持資本市場各個領域開放的基礎設施也逐漸健全。另外,中國穩定的經濟運行催生大量的投資需求。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也需要滿足國外投資需求,進一步向他們開放市場。從這幾方面來看,未來外匯開放會逐漸向前推進。”

  防范風險下功夫

  開放的同時,風險從來不曾被忽視。

  潘功勝曾表示:“外匯管理的整體思路要兼顧兩點,一是堅持改革開放,便利跨境貿易投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二是防范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維護外匯市場穩定。”這也被稱為“雙重使命”。

  一個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市場監管體系正在建設中。潘功勝稱,過去兩年中,外匯局所採取的宏觀審慎管理的工具有很多,包括遠期購匯征收20%的准備金﹔對企業實施全口徑的跨境融資管理。微觀市場監管方面,在國家法律法規和現行外匯管理政策的框架下,開展市場監管和執法,維護一個良性、健康和穩定的外匯市場的秩序。

  “外匯開放是讓投資渠道拓寬,讓投資便利化,同時也不能忽視金融風險。我們國家比較好的做法是實行試點或小范圍推行,在推行過程中總結、完善,逐步推開。”范言慧說。

  專家進一步指出,當前我們還需要加強對國外經濟問題的觀察和研究。因為發達國家市場和新興市場與中國市場的關聯越來越緊密,風險可能通過貿易、投資、債務等對中國市場產生影響。

  外匯儲備很充裕

  1月末外儲曾跌破3萬億美元整數關口,創下近六年新低。雖然2月份外匯儲備止跌反彈,重回關口之上,但關於中國外匯儲備是否足量的爭論一時間此起彼伏。

  “一個國家持有多少外匯儲備算一個合理的水平?國際和國內沒有統一的標准。它需要綜合考慮一個國家的經濟條件,它的經濟開放程度、它利用外資和國際融資的能力,以及經濟金融體系的成熟程度等等。無論以傳統的指標來衡量,還是以IMF經濟學家提出的一些指標來衡量,中國的外匯儲備都是非常充裕的。”潘功勝說。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約佔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28%,位居世界第一,明顯高於排名第二位的日本(1.16萬億美元)。

  范言慧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應該以保証經濟穩定和增長為中心,而不是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過去外匯儲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投資者對經濟增長的信心不穩定,造成資本外流,從而引起外儲下降。而實際上,隻要能實現經濟穩定和增長,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也有助於外匯儲備的穩定和增長。

  范言慧說:“我們國家經濟結構調整進行了一段時間,可以看到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投資者應該對中國未來的經濟走勢給予信心。”

(責編:王子侯、喬雪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