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經貿合作又到加速點(熱點聚焦)

2017年05月31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5月31日至6月2日正式訪問德國並舉行中德總理年度會晤、赴布魯塞爾舉行第十九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對比利時進行正式訪問。作為今年中歐高層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此訪將如何促進中歐經貿合作?又將帶來哪些大單?專家指出,李克強總理此訪將強化中歐合作,推動中歐共同對外釋放合作、開放、共贏的積極信號,並進一步促進中歐加強創新合作、傳統的貿易投資合作及“一帶一路”建設等諸多領域的合作,而隨著訪問期間一系列合作文件即將簽署,具體合作成果將值得期待。

  高層交往看點多

  此訪期間,李克強總理將與哪些人見面?日前,外交部給出了答案: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比利時國王菲利普、比利時首相米歇爾。

  這樣的高層交往,有哪些看點值得期待?外交部介紹,訪問期間,中德、中比將簽署一系列合作文件。同時,李克強總理還將與相關領導人共同出席“中德論壇—共塑創新”、吉利—沃爾沃新車展示會、中歐工商峰會、創新合作對話、中歐“旅游年”和“藍色年”標識揭牌、與中歐中小企業合作協議簽署人員互動交流等一系列活動。

  “在中歐經貿合作水平不斷提高、貿易投資逐步深入的背景下,高層交往有助於進一步促進中歐凝聚共識。李克強總理此訪將強化中歐合作,推動中歐共同對外釋放合作、開放、共贏的積極信號,並進一步促進中歐加強創新合作、傳統的貿易投資合作及‘一帶一路’建設等諸多領域的合作,這些都是中歐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大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優勢互補領域廣

  商務部介紹,多年來,歐盟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中國保持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地位,歐盟一直是中國最大技術引進來源地。2016年德國繼續保持中國在歐盟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去年中國首次成為德國全球第一大貿易伙伴。比利時是中國在歐盟第七大貿易伙伴和第十二大引資來源地,中國是比利時在歐盟外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應該看到,中歐經濟互補性很強、經貿合作有著扎實基礎,合作領域十分廣泛。具體來看,中德方面,新能源、第三方市場合作、船舶、中小企業合作、智能制造等都是雙方有望深入推進的合作領域﹔中比方面,化工、食品、金融、微電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生命科學等領域均具有巨大合作潛力。”李大偉說。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楊燕怡大使指出,中歐都處在深入改革和調整的關鍵階段,雙方完全可以從彼此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中尋找更多更大的合作機遇。在繼續全面落實《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的同時,中歐雙方都希望在以下方面挖掘新的合作潛力,即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技創新、節能環保、循環經濟、數字合作、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氣候變化、中小企業合作、推進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等。

  合作共贏是主流

  看到互補性的同時,中歐經貿關系存在的競爭性也不容忽視。專家指出,隨著中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中歐雙方在貨物貿易方面的同質競爭有所加劇。此外,歐盟未能如期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已持續3年多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也面臨一些難題。

  以“第15條義務”為例,根據該條款,世貿組織成員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應於2016年12月11日終止,但歐盟未採取行動,顯示其現階段不願放棄這一保護手段,這背離自由貿易精神。“從法律角度講,這個問題早該解決,但歐盟內部存在分歧,由於選舉等原因,也面臨一定的政治壓力。”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周弘認為,這一問題可按法律程序處理,不應影響中歐合作大局。

  “盡管中歐存在一定的摩擦,但需要指出的是,中歐之間沒有根本矛盾和地緣沖突,且雙方在很多方面有著共同利益和相近立場,中歐之間依舊是互補性大於競爭性,合作共贏這一主流並未改變。”李大偉說,對於存在的一些分歧,中歐應以建設性方式妥善管控並解決分歧,互相之間加強溝通,在具體操作上強化落實。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