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國內

魏江: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三大隱性劣勢

2017年08月03日17:19 | 來源:中國網
小字號

  中國企業赴海外投資並購,是近年來中國企業在謀求國際化發展中的熱門趨勢。前段時間炒得沸沸揚揚的福耀玻璃美國投資事件,再次提醒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一定要深刻認識到可能面臨的深層次困難。

  任何發展中國家的企業要走向全球,都面臨外來者劣勢和后來者劣勢兩大顯性難題。東道國企業對外來者有先天的排異性,要融入東道國會比較艱難,這稱為外來者劣勢。不管是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去投資,或者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去投資,都會遇到外來者劣勢,這種普遍性的外來者劣勢來源於文化沖突、制度沖突、價值觀沖突,這就像人體免疫系統的排異反應一樣正常。

  還有一種顯性存在的困難是,領先企業作為現有市場的在位者和規則制定者,一旦有后來者要搶佔其地盤,甚至改變其原先的規則,當然也會排斥,這稱為后來者劣勢。

  這兩大屬於顯性劣勢,已經為走出去的企業所認知。但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除了要解決以上兩個顯性劣勢外,還面臨三大隱性劣勢:來源國劣勢和原有優勢的劣勢,產生由此帶來的合法性劣勢。

  來源國劣勢

  來源國劣勢對於我國的企業挑戰非常大。西方很多國家至今不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認同我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隻要我們的企業走出去,就審查企業的所有制性質。由於價值觀的差異,西方企業、政客和老百姓就會把這種價值觀差異轉移到對企業的認知上,這種隱性的認知沖突是最要命的,他們總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中國企業,這種根深蒂固的認知就會阻礙並購后的管理行為、治理體系、文化協同。

  比如,近期,《紐約時報》直指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工廠存在用工、安全和文化沖突等問題。然而,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紐約時報》並沒有到福耀工廠參觀,沒有採訪現場工作的工人,而是在外面找一些被解雇的員工和工會積極分子,帶有一定偏見。” 他更指出,“這篇報道有40%的內容並不屬實。其實辭退員工是很正常的企業行為,美國企業也一樣裁員,一樣辭退員工。”這就是我們的企業走出去的困難,這些困難恰恰來自西方媒體的價值觀認知和思維慣性。媒體之所以如此報道,內因是中國企業來源國標簽帶來的劣勢。

  原有優勢的劣勢

  中國過去30多年發展的優勢已經成為當下國際化的障礙,這就是原有優勢的劣勢。我國的企業在過去競爭中,最大的優勢是低成本。這種低成本來自資源破壞性消耗的低成本、勞動力低成本、產品和工藝模仿帶來的低成本,長期以來,企業對於低成本發展模式形成了特定的認知模式,在國際化過程中,不自覺以這種心智模式去看待事物。雖然企業家在口頭上會說“不能用國內的管理方式去管海外企業”,但實際上,他們無意識中仍會如此。“低成本是一種文化”,這種“低成本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會帶到世界上其他國家去。

  合法性劣勢

  由於前面兩者的存在,就產生了中國企業在發達國家的合法性劣勢。組織合法性反映了東道國所有利益相關者對新進入者的接受程度,包括制度合法性、規范合法性和認知合法性。隻要是外來者劣勢、后來者劣勢的存在,就一定會帶來制度合法性劣勢。而來源國劣勢、原先優勢的劣勢產生的最大障礙,是東道國政府、企業和社會對我國企業的規范合法性和認知合法性抵觸。

  比如,中國企業在低成本優勢下形成的低品質、無品牌產品模式,已經成為中國產品和服務的代名詞,使得國外消費者、老百姓和社會組織不自覺地給中國企業貼上這樣的標簽。

  那麼,走出去的企業怎麼破局?

  既然來源國劣勢和原先優勢的劣勢,是不可能一朝一夕改變的,我國走出去的企業,隻能改變我們自己,學會融入當地的價值形態和思維方式,把自己嵌入到當地的制度、慣例和認知當中。簡單地說,首先,要遵守當地法律和制度。其次,要尊重當地人的文化習俗,要去了解地方的生活和工作習慣,用他們的方式參與到東道國老百姓的傳統、生活和圈子中。第三個維度,也是最難的一個,是要從思想和習慣上讓自己從當地人的方式去思維,但這並不意味著忘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但事實是,說說容易做做真難!在當下不可能快速提高走出去企業合法性的情況下,企業要快速有效地破局,以下幾點是必須要去做的。

  一是管理當地化。採用當地化管理模式,做當地化經營,把企業辦成一家真正的當地企業。將整個企業的理念、價值觀、內部考核評價、員工的管理等全部按照當地制度和法律來規劃。在做組織設計時,一定要把中國的管理和海外當地的管理割裂開,不要把國內的管理方式強加到國外企業中。在不了解法律和制度之前,應花錢請當地的服務機構,應聘請當地專業性服務人士來提供解決方案。

  二是合作者心態。中國企業家要以合作者身份和學習心態走出去,與當地經濟、企業和人民共同發展。在來源國劣勢的短板下,中國走出去的企業要更加融合當地文化,適應當地的產品需求和老百姓消費需求,更要學習背后的價值觀和文化。這一點甚至比學習產品和服務更迫切、更重要。

  三是適當的區隔。就是要把中國的母公司與海外的子公司適當區隔起來,不要簡單地按照母子公司治理方式去管海外子公司。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利用自身優勢,但不要強加自身優勢,這是非常辨証的。但要做好不容易,因此,干脆建議“互不干涉”。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並購中,做得最成功的當屬吉利收購沃爾沃。為什麼?因為他的路徑設計是漸進式的,吉利和沃爾沃之間是平等和獨立的。用李書福的話來說:“沃爾沃和吉利是兄弟關系”,不是母子關系。

  中國企業要成為“全球化公司”,來日方長,急不來的!我相信,中國的企業家絕對是有智慧來解決這些困難的。(文/浙江大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魏江)

(責編:孫陽、夏曉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