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后,PPP項目擰緊規范“發條”

近年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備受各地政府青睞。短短數年,PPP項目數量從零飆升至7000余個,投資額超11萬億元,呈現“野蠻生長”之勢。隨之而來的是,假的PPP增多,“偽PPP”、違規採購、合規缺失的項目充斥其間,給PPP項目的持續健康發展埋下隱患。
為規范PPP項目運作、遏制隱性債務增量,財政部去年11月掀起了一場集中清理PPP項目的“風暴”,對不符合規范的假PPP項目進行集中清退。今年4月,相關部門再度發文,要求清查問題項目。
有分析人士指出,很多人都認為,隻要項目挂上了“PPP”,就能夠“背靠大樹好乘涼”,如今,國家重拳出擊,避免“劣幣驅逐良幣”情況的加劇,同時,在清理過程中或許還可以探索出更加適合國情的“PPP新模式”。
PPP項目迎來清理“風暴”
自2014年財政部、發改委同意推廣“PPP模式”以來,PPP項目一直保持著“超常規”發展的態勢。在融資渠道收窄、城鎮化建設需求強烈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地方政府將PPP作為一種新的投融資方式,接力地方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建設單位、施工企業也將PPP模式作為繼續賺取施工利潤的一個新工具,紛紛轉型社會資本方,加入PPP項目熱潮。但短短四年時間,PPP模式便摸到了“天花板”,且亂象頻現。
為整治亂象,2017年11月16日,財政部發布《關於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台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級財政部門組織開展項目管理庫入庫項目集中清理工作,全面核實項目信息及實施方案、物有所值評價報告、財政承受能力論証報告、採購文件、PPP項目合同等重要文件資料,對PPP項目進行全面清理。
2018年4月28日,財政部再度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項目規范管理的通知》,要求對此前核查出的問題項目進行整改。
日前,財政部公布各地落實PPP項目庫集中清理工作的情況,全國36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截至今年4月23日各地累計清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退庫項目1695個、涉及投資額近2萬億元﹔上報整改項目2005個、涉及投資額3.1萬億元。
記者注意到,前述數據是財政部首次完整地公布歷時4個多月的PPP清理整頓結果。這個結果意味著全國被退庫或整改的PPP項目達到3700個,佔目前管理庫項目總數約51%﹔清理或整改涉及投資資金近5萬億元,佔入庫項目投資總額比重約36%。
一位PPP業內人士透露,這次清理出庫的項目除了不合規外,也有部分項目是地方政府希望主動清退的,從而騰出財力空間做那些更急需做的PPP項目。
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
“盡管PPP項目已經‘遍地開花’,體量巨大,但是一直以來都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重慶市建委一位工作人員對《工人日報》記者表示,PPP模式大規模推廣以來,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的歡迎,但在推廣過程中各地存在著大量“泛PPP”“偽PPP”,明股實債,直接導致地方政府承擔巨大風險,對金融安全構成了直接威脅。
《工人日報》記者了解到,對於PPP模式,業界一個典型做法是政府與私人部門共同組成SPV(特殊目的機構),針對特定項目和資產,與政府簽訂特許經營合同,並由SPV負責項目設計、融資、建設、運營,待特許經營期滿后,SPV終結並將項目移交給政府。
對此,一位參與了PPP投資的央企負責人坦言,PPP項目推進過程中,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全靠自己摸索,某些項目經理在管理過程中依舊按照普通項目來推進,走了不少彎路,並且PPP模式對金融機構的依賴較大,但由於風險等無法預估,很多金融機構都持觀望態度,也增加了投資成本。由此,待投資結束后,僅僅通過“特許經營期”回本,盈利的周期會很長,提高了投資的風險性。
某央企從事PPP項目管理的一位項目經理告訴記者,原以為項目挂上了“PPP”的頭銜,企業和項目都能在“大樹”下納涼,但在操作過程中卻是在給“老子打工”,“普通項目是業主付錢我們勞動,而PPP則是業主和企業一同投資,我們單個項目部是企業的子單位,企業對我們的要求會更加嚴格,所以這無異於是給‘老子打工’。”
發展將愈加規范
“客觀來講,當前PPP項目的前期工作專業水平不夠,各方面還存在很多缺陷,甚至在某些領域已經面臨著‘過大於功’,但這都只是短期的,從長遠來看,PPP模式在中國的各方面建設中還將大有作為。”業界普遍認為,隨著國家數次發文整治亂象,PPP項目會愈加規范,PPP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正在建立。
中央財經大學PPP治理研究院院長曹富國指出,國家“清庫”工作,實際上是PPP在經歷了爆發式增長之后的一次回顧和體檢工作。“清庫”工作表明政策層面致力於規范和可持續發展的決心毫不含糊,即使是示范項目也不能例外。“清庫”結果也向PPP市場各方發出追求“真PPP”的強有力的積極信號,表明國家將擰緊“入庫”的“發條”。
《中國PPP藍皮書:中國PPP行業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2018年會是PPP模式的規范發展、可持續發展關鍵年,規范將會是關鍵詞。發展增速放緩,質量逐步提升﹔政策法律層面的頂層設計會加速推進,政策上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完善PPP金融政策,市場透明化和信息公開化將會加強。
記者也從財政部PPP中心獲悉,國家接下來還將重點推進制度建設,夯實PPP法治化基礎。另外,PPP標准化合同、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制度也在推進過程中,以進一步優化PPP發展的制度環境,防范化解PPP項目實施過程中因主客觀因素帶來的相關風險。
在金融從業者劉偉看來,隨著PPP的逐漸規范化,國企市場廣闊、民企機遇凸顯,市政項目會遞減、環保領域或將升溫,這無疑給務實者帶來利好,真正的PPP的春天將會到來。(黃仕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