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 本

在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中,井岡山奠定了極其重要的基石,在這裡,中國革命找到了根基,找到了靈魂,也找到了偉大的思想武器。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最具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不僅使廣大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也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革命同盟軍的問題,星星之火從井岡山開始燎原。因為有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參加和支持,中國革命才由少數人參加的冷冷清清的上層革命,變成廣大工農共同參與的人民革命﹔才由外來思想主導的革命,轉變為民族自主的革命﹔才能在十年內戰中粉碎敵人無數次進攻,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常說: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以為,井岡山精神就是中國革命的初心,中國革命的根本。井岡山斗爭所產生的思想,為長征的勝利、抗戰的勝利、解放戰爭的勝利乃至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組織基礎、作風基礎,直至今天,仍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繼續勝利的有力武器。我們學習和弘揚井岡山精神,是為了尋找中國革命的“根”,也是為了追溯華潤的“本”,找到我們來時的路,照亮我們光輝的前程,使我們的組織永葆初心,更加有凝聚力,更加有戰斗力,更加有生命力。結合井岡山精神的實際指導意義,我希望華潤的經理人能始終筑牢“三個根本”——理想信念之本、基層組織之本、群眾路線之本。

筑牢理想信念之本

人類所有的偉大事業,都是依靠理想信念引領的。南昌起義、秋收暴動之后,中國武裝革命的力量已經被打散,如果沒有一批理想信念堅定的領袖人物,就不會有井岡山的探索,也不會有后來的革命道路。正所謂“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理想信念是一面高舉真理的旗幟,是一盞指路引航的明燈。

新中國的第一代領導人,都是時代的佼佼者,他們中很多人上過洋學堂,喝過洋墨水,完全可以過上官紳名流的 “民國范兒”生活,但是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一條顛沛流離、鋪滿荊棘、隨時都會掉腦袋的人生道路。為什麼?革命理想高於天。他們都是有大生命、大格局的人,他們就是魯迅說的民族脊梁——“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數千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延綿不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民族危亡的時候,總有民族脊梁挺身而出,他們將個人命運和大時代相結合,心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肩負“天若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誰”的使命,共同承擔起拯救民族危亡的歷史重任。

在共同的理想信念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團結到一起,走上尋求救亡圖存之道、謀求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在井岡山斗爭期間,敵強我弱,力量對比懸殊、斗爭環境嚴酷,根據地缺糧、缺油、缺鹽,苦到了極點,紅軍戰士攻苦食淡,不怕困難,他們沿著崎嶇的山間小道挑糧上山,把稻草當“金絲被兒”蓋在身上,自己採藥療傷。“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這些歌謠,是當時紅軍生活的真實寫照。正是這樣艱苦卓絕的環境,鍛煉出了一支鋼鐵隊伍,走出了一條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

今天,我們回顧華潤的發展史,從1938年聯和行建立之初,到做貿易總代理,再轉型做實業,繼而走向多元化發展道路,中間的每一次跨越都充滿了艱辛﹔置地、電力、燃氣、醫藥等主營業務,在“硝煙彌漫”的經濟戰場上,攻城拔寨,闖出了一片片新天地,每一步都邁得不輕鬆。如果不是華潤人有理想、有信念,能夠勵志圖強,迎難而上,怎麼會有華潤今天的成就!華潤的創業者們和一代代華潤人,懷著堅定的理想與信念,續寫著為了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前仆后繼、奮發圖強的愛國史﹔續寫著順應時代潮流和歷史趨勢,上下求索、不斷轉型的創業史﹔也續寫著為實現庄嚴使命和崇高追求,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奮斗史。

理想創造奇跡,信念鑄就輝煌。中國革命是這樣成功的,華潤也是這樣成功的。今天,我們作為新一代華潤人,在紛繁復雜的市場化環境中,正在經受新的考驗,迎接新的挑戰,如何汲取教訓,確保理想信念的總開關不出問題,不忘初心,不在半路上跌倒,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警醒。

筑牢基層組織之本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大道之行》有句話寫得很好:古今中外,治國之道系於基層,基層安則國安,基層亂則國亂。綜觀近代中國,面對世界列強的瓜分,屢屢挫敗,一個根本性原因就在於組織能力弱,難以和武裝到牙齒的高度組織化的侵略者對抗。甲午戰爭就是一個突出例子,從軍事裝備水平來說,當時中國軍艦比日本先進,但是日本已經是高度組織化的國家,中國還處於一盤散沙的狀態,面對敵人時,中國軍隊缺乏奪取勝利的意志力和戰斗力。

我們應該如何組織基層,堅強組織的力量?井岡山革命給我們的啟示是,正確的方針路線確定后,要把這些訴求和基層組織建設結合在一起,上下同欲,官兵一致。紅軍改造舊軍隊和農民,靠的是將先進的理想信念和中國變革的實際需要相結合,將理想信念和基層組織、基層組織參與者有效結合,從個體的基本需求出發,融入組織的奮斗目標,充分調動全員積極性,激活基層組織的行動力,並在這個基礎上,以嚴明的紀律把組織凝聚起來,提高隊伍的作戰能力。

1927年9月,毛澤東率部到達永新三灣,此時的部隊人員劇減,士氣低落,軍心渙散,而且存在著嚴重的軍閥主義作風,打罵士兵的現象時有發生,部隊面臨著快要散架的危險。“三灣改編”徹底扭轉了情勢,其核心是建立了兩大制度:一是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制度﹔二是在部隊建立民主制度,在連、營、團各級設立士兵委員會,明確官長不得打罵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開會講話的自由,廢除繁瑣的禮節,經濟公開。這種“上下一致、官兵平等”的治軍理念,實現了從軍長、師長、團長到基層連隊士兵的生活一致、目標一致、精神一致。紅軍的物質生活雖然很貧瘠,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軍隊就像一個大火爐,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個火爐中被熔鑄成一個整體,即使俘虜兵過來也即刻被熔化了……紅軍把組織的理想追求、組織的紀律性滲透到基層組織末梢,使當時以非無產階級為主要構成的軍隊,體現出高度的無產階級軍隊的性質,有了全新的領導力、執行力、凝聚力、戰斗力,整個隊伍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真正成為了“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

對基層組織來說,理想信念是魂,紀律則是綱。井岡山斗爭期間,針對部隊初上井岡山時,少數士兵身上存在的一些侵犯群眾利益的現象,部隊提出了三項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打土豪款子要歸公﹔第三,不拿農民一個紅薯。”后來,又提出了六個要注意的問題:“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說話要和氣﹔四、買賣要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當紅軍到達中央蘇區時,在“六項注意”當中又加了兩條,即:“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虜腰包”,由此形成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工農紅軍前委還專門成立了“紀律檢查組”,負責檢查部隊遵守紀律的情況。這種紀律性是建立在理想信念之上,建立在官兵一致、官兵平等之上的,強大的約束力打造出了一支驍勇善戰的隊伍。

在一個龐大的組織內,基層單位是組織的“神經末梢”,也是落實組織決策和任務的“毛細血管”,對組織的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今天,華潤有近2000家實體企業,集團很難管到這些組織末梢,這就需要華潤的各級領導高度關注一線,洞悉基層組織的變化,不斷充實基層組織的力量,與基層共享企業的發展成果,將基層組織的奮斗目標與華潤的理想追求,與國家的進步緊密聯系在一起,使集團與基層單位成為一個有著共同訴求、共同語言、共同目標的組織,讓組織的血液在華潤上下自主流動起來,為華潤的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此外,在今天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市場環境中,華潤也應保持為一個守紀律、懂規矩的組織,經理人要始終不忘自己的身份,時刻不忘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自覺接受組織安排和紀律約束,維護組織的團結統一,夯實組織的根基,使華潤真正讓人覺得“靠得住、過得硬、行得正”。

筑牢群眾路線之本

井岡山斗爭的歷史,也是中國革命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歷史。紅軍之所以能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惡劣條件下堅持下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從而獲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工農革命軍來到湘贛邊界后,就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使井岡山的農民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土地,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熱情。除了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問題外,紅軍還注意關心群眾日常生活的疾苦,切實解決群眾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等實際問題,得到了群眾的真心擁護。井岡山人民傾其所有支援紅軍,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送糧、送鹽,妻送夫、母送子參加紅軍,根據地內形成了魚水情深的新型軍民關系,形成了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井岡山斗爭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組織的生命力寓於群眾。親和群眾、從基層做起、決策服務於群眾,則組織強﹔反之,排斥群眾、走單純的精英路線、決策脫離群眾,則組織弱而亡。對華潤而言,要實現對產業規模大、人數眾多的企業進行有效管理,並形成合力,僅僅依靠制度是不夠的,我們更要關注人,充分挖掘人的內在潛能,團結來自基層的群眾力量,把服務好42萬員工作為華潤堅持不懈的追求。清代經學家萬斯大說,“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就是說有利於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我們要多傾聽員工的訴求、多呵護員工的職業成長、多關心員工的生活,把他們工作進步的需求、改善生活的需求、職業發展的需求放在心上,努力為他們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落實到工作實踐中,以真心換真心,贏得員工的信賴和支持。

今天的華潤,歷經八十年風雨滄桑,已是中資企業在香港和內地的一塊金字招牌,承擔著發展國企、改善民生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唯有充分挖掘和調動內部群眾的力量,才能通過我們的優質產品和服務、卓越的組織能力、財富創造能力,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不斷創造佳績,體現華潤心系社會民生的實力擔當和責任追求,表現出良好的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實踐華潤“引領商業進步、共創美好生活”的追求。

今天,我們在井岡山回顧歷史、探尋根源,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希望大家能夠把井岡山精神轉化為我們前進的精神武器,做到“三個表率”:

一要做堅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華潤各級領導隻有堅定信念,不斷提高理論素養,才能始終不忘初心,行穩致遠。在堅定理想這方面,希望大家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嚴守政治紀律和規矩,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依靠先進的思想凝聚起42萬華潤員工的力量。

二要做嚴格自律的表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經理人,特別是高級領導人來說,加強自律關鍵是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能否做到慎獨慎微。慎獨慎微是做人、做事、做官的基本操守,隻有做到“慎獨”,才能始終信念堅定,才能自覺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做到不以物惑,不以情移。做到“慎微”,則能心存敬畏,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隻有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三要做聯系群眾的表率。要學習“眼睛向下”的調查方法,樹立並堅定相信群眾、走群眾路線、為群眾服務的意識。主動深入基層,善於發現、善於總結員工群眾在實踐中產生的智慧。在做好宏觀管控的基礎上,適當給基層靈活權和主動權,鼓勵和支持基層改革創新。不在企業決策過程中搞“一言堂”,也不應過分夸大企業領導人的個人作用,不斷提升群眾的參與度和創造力。

井岡山的實踐告訴我們,隻有深刻認識到我們的根在哪裡,抓住 “理想信念之本、基層組織之本、群眾路線之本”的關鍵要素,我們才能筑牢我們的精神堡壘,才能以更加堅定的信念走好新長征路。本固而道生,返本方能開新。希望華潤的各級經理人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在推動華潤“創新、轉型、發展”的進程中,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上,披荊斬棘、固本開新,激發華潤再出發的動力,譜寫華潤更輝煌的未來!

(本文摘自2017年6月26日傅育寧董事長在集團“七一”主題活動上的講話)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