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成功率不到1% 創業者該如何突圍?

王延斌
2018年08月13日08:4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成功率不到1% 創業者該如何突圍?

  創事記

  “創業具有高風險,我們統計發現,全球創業成功率平均不到1%,原因往往在於創業者構建商業模式時,對各種風險預測和分析不夠,沒有詳細和准確的預案。”在近日舉行的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暨2018助推德州新舊動能轉換分論壇(以下簡稱德州論壇)上,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張海軍的話引起現場創業者的共鳴。

  創業不易,那些風光無限的成功者歷經千辛萬苦、千難萬難,最終從龐大的創業者群體中沖了出來,他們為什麼會成功?3位創業“大咖”結合自身創業經歷,分享了自己的艱辛和智慧。

  盡管“拼多多”上市的事實打亂了計劃,但北大青年CEO俱樂部理事長王勝地並不打算收手,准備繼續“死磕”拼多多,“輸贏未定,來日方長。”在當日的德州論壇上,他的經驗分享意味深長:創業者要有創新,要堅守商業底線,要有擔當,要為社會創造價值。

  畢業於北大化學學院的王勝地,於2015年創立“爸爸的選擇”公司,在紙尿褲領域發力,一年后銷售額便達到一億元。而在此之前,他做過精密儀器、服裝、醫療設備等幾個創業項目。

  王勝地分享了5點:如果你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就勇敢去做﹔有了產品一定要馬上推出來,“十年磨一劍”的時代已經過去﹔要敢於競爭,敢於闖紅海,不要躲避競爭,連敵人都不會來的地方,獵物也不會來﹔不是所有人都認可你的想法,隻要你認為是對的,就堅持下去﹔不要怕試錯,堅持就能成功。

  正因為看透了太多案例的核心,張海軍對情懷、創新、人才等關鍵要素情有獨鐘。在投身醫療器械領域之前,他曾在德國公司從事研發和管理工作,回國后承擔了不少國家級研發項目,並創立三家高科技企業。

  青年是創業的黃金年齡階段。他們為了理想能夠持之以恆,願意付出時間、精力,但張海軍認為,除了品質以外,創業還需要技能、資金、行業經驗、客戶渠道等條件。

  “創新是企業和企業家永恆的發展動力。”張海軍稱,創新能確保企業基業長青,企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后,發展方向至關重要,每個企業都有自身的優劣勢,需要結合環境和競爭狀態,形成創新發展戰略。快速成長后,要把市場和研發結合起來同步推進,不斷細分市場,形成品牌優勢。另外,人才是創新最重要的動力,要實打實地尊重人才。

  如果王勝地、張海軍強調的是創業的主觀因素,那麼段樹剛則“現身說法”,剖析客觀環境對企業成長的影響,以証明“后發優勢”的重要性。

  “當初落戶時,我一直在猶豫,但一些決定性因素左右了我的判斷。”作為威訊聯合半導體(德州)公司的負責人,段樹剛將項目落地德州,隻因看中了3點:這裡人力資源豐富,我們企業的很多年輕工程師就畢業於山東本土高校﹔這裡產業配套齊全,建廠后,我們將德州的一些企業納入供應鏈,實現雙贏。

  “營商環境”是段樹剛強調的第三點。當初,德州市僅用3天時間,就全面兌現了企業快速建廠、快速形成生產能力所需的必要基礎條件﹔企業從選址到成品下線僅用了不到20個月﹔而獲得AEO海關高級資質認証,威訊北京工廠用了8年,這裡僅用2年﹔獲得加工貿易手冊,北京工廠用了8年,這裡用了1年……

  從建廠時的小規模量產到大批量生產,再到亞太地區不可缺少的工藝研發基地,威訊德州公司用短短2年時間就達到了北京工廠10年的發展水平,段樹剛想要說,不要看德州城市小,但其靈活務實的干事作風和“后發優勢”讓其與一線城市競爭項目時並不落下風。

  “所以,選擇一個最合適的地方非常重要。”段樹剛說。

  (記者王延斌 通訊員焦麗梅)

(責編:趙爽、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