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個人養老金建設緊迫 向投資養老轉變呼聲高

劉敬元 王瑩
2018年09月21日08:30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小字號
原標題:個人養老金建設緊迫 向投資養老轉變呼聲高

  “都說中國人儲蓄高,美國人儲蓄少,如果從銀行儲蓄看,的確是這樣,但是如果從養老金層面看,事情就不是這樣。”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在9月20日由中國基金業協會主辦的“稅收安排與養老金體系建設——《美國如何支持養老》中文版發布會”上說,美國民眾三個支柱的養老金加起來,相當於美國當年GDP的145%左右,但是中國同一口徑下養老金佔GDP的比例不到7%。

  目前我國的養老金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建設已具有相當緊迫性。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列舉了幾大壓力,比如新生兒數量驟減,由高峰時期的3000萬降至目前的1700萬,代際供養壓力變大﹔其次是未富先老,我國民眾的養老金儲備量較少﹔另外,國人的壽命逐漸延長。這些因素都使得第一、第二支柱養老金難以積累到足夠以支撐養老。

  廣發基金副總經理王凡表示,目前我國的基本養老金替代率40%,要達到世界銀行認為的70%的合理替代水平,每個人要在20~30年甚至更長的跨度上進行養老金積累,過程中通貨膨脹、壽命延長等各種因素都會對退休后的養老金實際購買力產生較大影響,這對養老金投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董克用表示,當下我國要做的事情,是把國人趴在賬上的銀行存款,通過稅收優惠,慢慢地轉到養老金賬戶上來,變儲蓄養老為投資養老,實現“存一塊取八塊”。

  對於個人養老賬戶建設,竇玉明提出四點建議。第一,開放個人養老賬戶給多種金融理財產品,使得個人對賬戶資金有產品選擇權﹔第二,體系建設應考慮便利性,比如退稅安排等可增加加入賬戶的吸引力﹔第三,考慮到大部分人沒有產品選擇能力,建議為個人賬戶設置產品的默認選項,比如隻需設定退休日后賬戶自動設計產品類型,年輕時多承擔風險,年老時少承擔風險﹔第四,進行投資者教育,提示民眾關注養老金問題,養老不能隻靠儲蓄,還要重視長期投資復利的收益,選擇好的養老產品。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從美國經驗看,稅式支出改革是推動養老金發展的關鍵。為此他提議:第一,盡快向綜合所得稅制轉型,以家庭為單位實行年終稅收調整,多退少補,這樣建立第三支柱時一人參加就會覆蓋全家,居民都可單獨建立賬戶,才能不受雇主制約、避免第三支柱“個人養老賬戶”成為“企業年金第二”﹔第二,建立資本利得稅等稅種,否則,龐大的銀行存款還是難以轉換到養老第二三支柱賬戶,稅收遞延的吸引力將大打折扣﹔第三,適時下調第一支柱繳費比例,適當提高第二三支柱的稅收優惠比例。

  當前政府部門和學界正致力推動建設養老第三支柱,今年稅收遞延養老保險已開始試點,明年5月1日具有稅收優惠的個人養老賬戶有望建立並開放給保險、基金、銀行理財等不同類型產品。國人將從“儲蓄養老”向“投資養老”轉變。

(責編:楊曦、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