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持續放寬外資准入限制

陳晨
2018年11月10日11:2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持續放寬外資准入限制

  持續放寬市場准入 持續放寬外資准入限制 不斷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

  中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報道】

  為破解企業投資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和競爭力,11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於聚焦企業關切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的通知》。

  優化營商環境,中國一直在行動。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在190個經濟體中位列46位,較上一年上升32位,體現出我國營商環境改善的成績。這些成績是如何取得的?怎樣讓營商環境更上層樓?11月9日,國新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周曉飛、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唐文弘、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登記注冊局局長熊茂平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

  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聚焦營商環境問題,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

  周曉飛表示,近年來,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重點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持續放寬市場准入,投資貿易更加寬鬆便利。拓展民間投資空間,持續加大民航、鐵路等重點領域開放力度,部分壟斷行業通過混改積極引入民間投資。大幅精簡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放寬一、二、三產業市場准入,列出汽車、金融領域對外開放路線圖時間表,增強開放可預期性。

  二是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市場競爭更加公平有序。強化產權保護,甄別糾正一批涉及產權冤錯案件。持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會同60多個部門簽署40個聯合獎懲備忘錄。開展政務失信專項治理,清理拖欠資金33.1億元。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出台實施10項降價措施,推動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

  三是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辦事創業更加便捷高效。深入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基本建成全國一體化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體系,面向全國各級政府部門開通1000余個數據共享服務接口,數據共享交換量達360億條次。啟動“群眾辦事百項堵點疏解行動”,推動各地區運用信息化、信息共享等手段疏解堵點2425個,切實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

  四是建立健全評價機制,營商環境評價更加激勵有效。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借鑒國際經驗做法,初步構建中國特色、國際可比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推進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引導地方形成競相優化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加快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周曉飛強調。

  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今年1-9月,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5922家,同比增長了95.1%。實際吸收外資979.6億美元,同比增長6.4%,吸收外資呈現出穩中向好的態勢。這樣的成績得益於我國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2017年以來,我們推動出台了一系列促進外資增長、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文件,從投資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投資促進、投資保護等方面提出65項政策舉措,營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唐文弘介紹,“持續放寬外資准入限制,連續兩年修訂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從93條減至48條,投資自由化水平大幅提升。今年6月,發布2018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在金融、汽車、船舶、飛機等22個領域推出開放舉措。自貿試驗區進一步在文化、資源、電信等領域擴大開放。”

  據了解,2018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統一列明了股權要求、高管要求等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實施管理,不得專門針對外商投資准入進行限制,規范性和透明度大幅提升。

  “在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方面,自2016年10月起,凡不涉及准入特別管理措施的外資企業設立及變更事項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改變了實行30多年的‘逐案審批制’,97%以上的外商投資事項可以通過備案完成。今年6月30日,在全國實施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進一步提升了投資便利化水平。”唐文弘說。

  唐文弘表示,為營造良好的外商投資環境,我國開展了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建立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妥善解決投訴反映的突出問題﹔扎實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充分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實驗田作用。

  大幅放寬市場准入門檻構建公平競爭環境

  今年是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的第五年。五年來,圍繞百姓經商創業的“痛點”和“堵點”,我國實施了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多証合一”、“証照分離”等多項市場准入改革。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我國營商環境在總體評價躍升的同時,“開辦企業”指標排名較上一年大幅躍升65個位次,位列第28位。開辦企業環節從原來的7個減少為4個,平均用時從原來的22.9天減少到8.6天。

  熊茂平介紹,在產品准入方面,我國大幅壓縮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証管理,許可証目錄由60類壓減到24類,全面推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証“一企一証”改革,加快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注冊登記制度改革。同時,深化知識產權注冊便利化改革。這些改革舉措大大降低了新企業、新產品進入市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了市場活力——至今年9月底,全國實有市場主體達1.06億戶,其中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新設立市場主體佔比達73%。日均新設企業由改革前的每天0.69萬戶提高到日均1.84萬戶。

  放寬市場准入的同時,監管理念和方式也不斷創新。“市場監管部門創新監管理念,對企業實行年檢改年報制度,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面開展公平競爭審查,積極查辦行政壟斷案件和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等。”熊茂平介紹。

  “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獲得感,市場監管部門將著力‘減証照,壓許可’,營造更加便利透明的准入環境。”熊茂平透露,今年11月10日起,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對首批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改革,推進“照后減証”。年底前,實現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部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8.5天以內。

  熊茂平表示,市場監管部門還將全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推進日常檢查“雙隨機”方式全覆蓋,強化反壟斷執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優化政務服務,深入整治違法違規價費行為,檢查小微企業收費政策落實情況,會同有關部門依法整治“紅頂中介”,創造健康和諧的發展環境。(本報記者 陳晨)

(責編:仝宗莉、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