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患者信息被盜 記者調查醫療信息泄露帶來哪些危害

韓丹東
2018年11月13日09:35 | 來源:法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患者信息被盜 記者調查醫療信息泄露帶來哪些危害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根據相關專項檢測,近年來針對醫院等醫療系統的網絡安全風險和網絡攻擊一直處於活躍狀態且呈現持續上升態勢,醫療行業信息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其中,我國多地醫院持續檢測出勒索病毒,有些醫院出現患者信息被盜等情況。

  其實,近年來公民的醫療信息泄露問題一直存在。比如,2016年年初,浙江省鬆陽縣公安局發現江西籍人員廖某斌在網上大肆出售孕檢、銀行、車主等公民個人信息﹔2016年7月,全國30省份275名艾滋病感染者的信息遭泄露,患者接到不法分子打來的詐騙電話﹔2017年2月,上海20萬條新生嬰兒信息被上海疾控中心、黃浦區疾控中心兩名工作人員竊取,並販賣給嬰幼兒保健品經營企業……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醫療信息由於有其特殊性,甚至包含著私密敏感信息,因此,醫療信息的安全形勢一直備受各界關注。那麼,這些信息是怎樣被泄露的?會帶來哪些影響?《法制日報》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產婦剛出院就接到推銷電話

  “愛人生完孩子后,剛出院回到家就接到給孩子剃胎毛、拍滿月照之類的電話。”北京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

  王先生說:“可能是留在那家醫院的信息被泄露了。后來了解到,在那個醫院生孩子的人,有很多都接到過類似的電話。”

  據王先生介紹,不僅是他自己,他愛人也受到各種推銷電話的騷擾,接二連三的電話在一定程度影響了他愛人出院后的休息。

  不過,對於這類推銷,也有市民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湖南籍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生完孩子后,我也接到過類似的電話,比如接到過給孩子拍藝術照的電話,因為我本來也想給孩子照相留念,所以恰好切合了我的需求。”

  “如果這種推銷電話不太頻繁,我還是不太反感的,畢竟確實是精准的推銷。”李女士說。

  可以看出,對於推銷電話的接受程度與自身需求有關,甚至對自己個人信息泄露持有的態度也不同。

  如王先生對此就比較憎惡,覺得自己的隱私就這樣被醫院泄露了,很氣憤。而李女士就覺得個人信息泄露很正常,已經見怪不怪了。

  據記者了解,醫療信息泄露主要有兩個途徑:內部泄露和外部泄露。內部泄露包括收款處人員、醫生、護士、見習學生甚至是清潔人員等其他工作人員﹔而外部泄露則主要來自黑客入侵系統。

  醫療信息被用於精准推銷

  對於醫療信息泄露問題,北京某醫院的醫生趙龍(化名)告訴記者,醫生肯定不會泄露患者的個人信息,因為法律上有規定。

  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二條規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隱私保密。泄露患者隱私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明確規定,醫師在執業活動中,“泄露患者隱私,造成嚴重后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証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醫療個人信息除了常見的姓名、年齡、身份証、手機號等常見個人信息外,還包含患者的診斷、病情、就醫經歷等資料。”北京某醫院的醫生張鑫(化名)向記者直言,醫療信息有其特殊性。

  “這些資料被泄露后,常被一些藥品保健品推銷人員利用。”張鑫說。

  張鑫告訴記者,腫瘤科可以說是醫療信息泄露的“重災區”,有的患者一天會接到幾個電話,大都是各種抗癌藥物或保健品的推銷電話。

  “這些藥或者保健品通常價格不菲,一周的用量價格可能上萬元,但效果近乎安慰劑。患者損失很大。”張鑫說。

  市民擔憂生物信息遭泄露

  對於如何看待醫療信息泄露問題?記者採訪了幾位市民。

  “信息泄露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但還是覺得很不舒服。”在北京某公關公司工作的邱燕(化名)的回答有些無奈。

  “醫療信息泄露絕對不能忍。”北京某高校大四學生周淼(化名)說,“普通信息泄露,比如電話號碼之類,頂多是被騷擾,但醫療信息泄露給患者帶來的不僅僅是被騷擾這麼簡單。”

  周淼說,比如定向推銷藥品,患者迫切的“求救心態”會使他很容易上當。

  同時,邱燕也透露了她的擔憂:如果只是一般的個人信息還好,如果生物信息被泄露,后果會很嚴重。

  “醫院掌握的患者信息,是患者毫不保留地提供的信息或者隱私,如果這些信息被泄露,那麼每個人都成透明的了,再無隱私可言。”周淼說。

(責編:趙爽、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