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師傅帶、老師教,江蘇試點企業新型學徒制

培訓瞄准需求 員工干得更好(關注新型學徒制②)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18年12月28日04: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傳統意義上的校企合作以學校為主,隨著技術更新換代越來越快、客戶要求越來越高,當年“訂制”的學生及其技能與眼下的技術標准和用人要求有一定的“時間差”,無法直接與企業需求對接。通過新型學徒制試點,校企合作更加緊密,雙方共同探討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開發培訓教材,共同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做到了合作共贏。

     

  當90后錢鵬飛接過職業資格証書時,他坦言這兩年的收獲遠不止於此。他所在的公司作為新型學徒制的試點企業,首批共有87名員工順利“畢業”。“企業和員工都是受益者。”公司負責人說。

  為進一步加強企業職工培訓工作,發揮企業技能人才培養主體作用,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江蘇遴選了蘇州、無錫、常州、徐州、泰州等地開展了第一批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培養工作,收到了什麼效果呢?

  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存在“時間差” 

  錢鵬飛在2016年剛入職的時候,對公司來說並非最佳人選。

  “我們公司在中國曲軸機械加工制造領域內領先,對員工的技術技能要求很高。”江蘇罡陽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助理王衛明說,錢鵬飛雖然是大專學歷,但是所學的通信技術專業不對口,好在小伙子聰明勤奮,表示可以在一線邊干邊學,就這樣被招聘進了公司。

  由於專業領域分工比較細,在該公司每年招聘的200多名員工中,有一半左右是專業不對口的。該企業多年來與泰州技師學院等學校開展“訂單班”“冠名班”等類型的校企合作。同時,企業內部也有老師傅“傳幫帶”的傳統。

  不過,這些曾發揮過積極作用的辦法,在現階段卻與企業的實際需求隔著“最后一公裡”。王衛明坦言,傳統意義上的校企合作以學校為主,學生2.5年在校、0.5年在企,隨著技術更新換代越來越快、客戶要求越來越高,當年“訂制”的學生及其技能與眼下的技術標准和用人要求有一定的“時間差”,無法直接與企業需求對接。

  江蘇華威世紀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行政副總裁陸衛虹認為,一方面,從專業設置、教材出發的職業學校學習,以普適性為主,難以對企業需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另一方面,企業傳統的師傅帶徒弟也存在著師傅水平良莠不齊、積極性有高有低等問題,有的老師傅可能會干不會教,影響了徒弟的學習效率。陸衛虹說,他們期待著“企業唱主角”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企校雙導師,授課內容跟著企業需求走

  錢鵬飛所在的公司與泰州技師學院確立了“聯合招生、合作培養”的技術技能培養模式,與公司內員工、學院簽訂了三方協議,制定了工學結合、企校分工、有效協同的教學策略,還組建了專兼結合、企校互聘互用的“雙導師”師資隊伍,形成了企業師傅、學校教師授課的雙模式。他參加培訓后,周末或者休息的時候去技師學院上課,工作日在生產一線和企業導師交流所碰到的問題。

  在幾乎同一時間,陳玉龍在300多公裡外的徐州接受新型學徒制培訓。當時,他是徐工集團挖掘機械事業部的服務工程師,相關技能還需進一步提升。

  在陳玉龍眼中,在礦山機械領域工作了近30年的遲英忠,是很有經驗的企業導師。“剛帶我們不久,導師接到一項急活,一台新下線的110噸礦車發動機無法啟動,需要維修。”陳玉龍回憶,這種新機型的問題導師也是第一次碰到,他帶著4個徒弟趕到了現場。

  遲英忠指導徒弟們先查看顯示屏——擋位有誤,再查看控制擋位的微電控制器——沒有電,又拔下保險絲——拉絲斷了,與圖紙進行核對——將15安的錯上了10安。排除了故障,發動機點火成功。

  “為什麼這樣操作?”陳玉龍問。

  “這是按照檢測的順序,環環緊扣、順藤摸瓜直到發現問題……”遲英忠邊回答邊帶著大家重新梳理了剛才檢測的整個過程。

  到了周末,陳玉龍和同事們來到徐工技師學院上理論課,這是徐工集團自辦的技工學校。學校機電專業骨干教師余自俏有備而來,早已在投影上准備了一個發動機的3D立體示意圖。

  “按照傳統的學校教材,發動機主題講完了基本原理,應該先講進排氣系統,再講燃油系統,最后講輔助系統等。我們的授課形式打破了這種順序,基於大家在各個系統中碰到的問題,將每個模塊的故障排除作為課堂學習任務,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分析故障產生原因和背后的原理。”余自俏在課堂上,不僅耐心講解了啟動原理,還將發動機啟動可能遇到的十多種故障逐一分析。這令陳玉龍覺得很實用,即便出差也會在之后趕緊將課程補回來。

  余自俏坦言,培養方案與授課教材是企校共同開發的,平時也會與企業導師交流溝通,授課內容跟著企業需求走,課后習題也多是實踐性課題,學員常將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拿來一起討論。這對導師來說,有個再適應的過程,也增加了工作量。但除了有一定補貼之外,通過考核的導師有評優評先以及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傾斜,因此積極性較高。

  “新型學徒制新在哪?我認為就是12個字:企業主體、需求導向、工作本位。企業和學校合作更默契、原理和實踐結合更緊密。”遲英忠介紹,過去師傅帶徒弟主要是傳授經驗,有時師傅說不清背后的原理,徒弟往往重實操輕理論,遇到類似現象憑著經驗維修,換個車型、換種問題可能就無從下手。現在的模式下,企業導師與學校導師術業有專攻,學員們既掌握原理、又熟悉技能,不怕陌生問題了。

  合作共贏效果已顯,員工隊伍更穩定了

  目前,錢鵬飛已經成為公司技術骨干,陳玉龍也被派往尼日利亞委以重任,他們不僅能力提升直觀可見,待遇收入也實現了倍增。

  江蘇華威世紀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專門針對新型學徒制的效果進行過統計:一線作業員工在學習后,能力和效率得到提升,產量工資平均比未參加學習員工增加了12%左右,均升級為所在工序最高星級員工,還有多名破格晉升。設備維護員工在學習后,所負責的設備穩定率提升了5%左右,設備維修效率提升了8%左右。

  更值得一提的是,參加新型學徒制員工年流失率為14%,而未參加學習的一線員工年流失率大約為25%,員工隊伍更穩定了。“新型學徒制培養模式人均培訓成本是每年將近1萬元,由財政補貼和企業負擔比例大約各一半。”陸衛虹認為,從結果來看,這部分投入很值得。

  江蘇省人社廳副廳長朱從明介紹,該省學徒培養試點企業主要分布在傳統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學徒選擇、方案編制、工作落實過程中均注重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以企業為主導,圍繞企業發展明確目標、圍繞企業實際制定方案、圍繞企業需要落實計劃。

  朱從明坦言,通過新型學徒制試點,校企合作更加緊密,雙方共同探討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開發培訓教材,共同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做到了合作共贏。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28日 12 版)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