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債券違約事件頻發 多家公司信用評級連續下調至C

張思源
2019年01月18日08:28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債券違約事件頻發 多家公司信用評級連續下調至C

新京報訊(記者 張思源)據1月17日康得新發布的公告顯示,其主體信用等級被新世紀評級由CC下調至C級,同時,相關債項“17康得新MTN001”和“17康得新MTN002”的債項信用等級也由CC級被下調至C級。這已是1月2日以來,康得新第4次被下調主體及相關債項信用評級,短短半月內,其評級由AA+被斷崖式下調至C。

據其1月15日晚間公告,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18康得新SCP001”截至本息兌付日2019年1月15日,不能足額償付本息10.41億元,已構成實質違約。而應於2019年1月21日兌付,發行總額5億元的“18康得新SCP002”,亦存在不能按期兌付的風險。

對於原因,康得新解釋稱,公司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資金周轉出現暫時性困難,系受到宏觀金融環境及銷售回款緩慢等因素影響。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10月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信用等級短期內被連續下調至C級。包括:神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宏圖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華業資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盛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

據市場上對於評級的判斷,一般將C級視為破產級,即不能償還債務。

為何集中出現信用評級由相對較高水平迅速下調的現象?

據了解,目前國內債券市場由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和銀行櫃台債券市場三個部分組成,三個市場相互獨立又各有側重點。從債券市場成立之初就一直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發債企業的市場風險、財務風險及信用風險不能充分暴露在市場中,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在不能充分了解債券風險就進行投資決策,極有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信港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毅在1月17日信港信用評級有限公司主辦的信港信用風險管理系統產品發布會上提出,與上述形勢相對,風險管理行業卻面臨著尷尬:目前國內信用評級面臨著行業准入門檻、商業模式不清晰、制度約束等,這也導致長此以往有可能造成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市場高度呼吁創新性信用風險管理工具。

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也在對征信行業和信用評級行業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周虹教授則預測,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征信行業和信用評級行業將逐漸走向融合。她提出,傳統意義上的征信評級是一個被動的委托的評級,但隨著市場的發展,如國際上三大巨頭資信評級對委托評級這種形式進行質疑以及國內評級事件的發生等多個事件為主動評級系統的升級和上線帶來了機會,也使得市場逐漸認可這樣的主動評級機會。

同時,周虹指出,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得量化的基礎越來越強,數據和結果出來的客觀性也越來越得到了認可,這為主動評級系統的市場定位和未來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契機,信港背后股東強大的大數據技術能力讓其未來充滿著很多可能。

(責編:仝宗莉、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