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奇台縣腰站子村土地流轉促農民增收
賬越算心裡越舒坦

新疆的冬天透著冷,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半截溝鎮腰站子村村民王金堂心裡熱乎。到了合作社分紅的日子,他起了個大早,收拾洗漱妥當,穿了一身新衣裳,准備去村委會領年終分紅。
沿著村裡筆直的道路前行,家家戶戶院門前飄揚著五星紅旗。村委會院子裡早聚了不少村民,大家踮著腳尖去瞅布告欄裡貼著的分紅情況。
“老王今年肯定不少拿吧?”有人老遠就打招呼,王金堂湊上去看了一眼,只是笑笑,搓著手不吭聲。
時間到了,村兩委班子和會計把記賬本和現金往桌上一擺,大家都擠進了屋裡。
“安靜!安靜!”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兼合作社理事長唐培科喊了兩嗓子,大伙兒頓時安靜下來,等著念名字。終於念到王金堂了,他走上前去,伸手接過厚厚3摞鈔票,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整3萬元,明天去存個整數。”
今年65歲的王金堂把自家近百畝地流轉給合作社,每年拿4萬多元流轉費。他又湊了些錢,入股到村裡成立的奇台豐裕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隻等著年底分紅。“小兒子在本村的企業當司機,一年收入6萬元。我們老兩口和兒媳婦的時間解放出來,專職經營開了多年的小商店,一年純收入10萬元不成問題。”算下來,今年一家人的收入20多萬元。“還是這樣省勁!以前一到農忙,我和兒子就被拴在地裡走不開,就這樣,一畝地刨掉成本后的收入也就六七百元,這還沒算人力成本。”
王金堂家的境況,也是腰站子村441戶人家生活變化的縮影。目前,村裡3.5萬畝土地已陸續流轉到村裡成立的合作社,加上周邊鄉鎮流轉過來的土地,合作社管理著近10萬畝地。“原來有近300戶人家,每家一到兩個人被拴在土地上。流轉之后,土地連片了,機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四十幾個人就可以管理好10萬畝地的種植,縣農業局還派了技術員全程進行技術指導。全部改成滴灌之后,用水量隻有原來的80%,產量卻大大提高了。”腰站子村負責農業發展的村黨總支副書記高龍告訴記者,還有6000畝土地專門種植有機作物。
土地流轉出去了,剩下的人怎麼辦?腰站子村開始探索二三產業發展。
2017年11月,合作社新成立的新疆豐驛農業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正式開始營業,主營“腰站子”品牌的有機面粉、手工挂面和食用油。截至2018年底,銷售額已達600萬元。
公司出資在奇台縣城和烏魯木齊開了兩家“腰站子面館”,承包給村民經營。“公司生產的面粉和食用油等既可以做食材,還可以在店裡零售。”奇台腰站子面館經理王冬武說。
離腰站子村不遠處就是4A級景區江布拉克,2018年游客接待量超過百萬人次。“有山靠山,有水靠水”,村兩委抓住機遇開拓新的增收點,成立了新疆豐程匯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正在規劃村裡的文化旅游業發展。
“兩家公司同步走,明年分紅肯定比今年多!”王金堂掰著指頭算起了賬,越算心裡越舒坦。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12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