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需應對“三大挑戰”

2019年02月15日07:2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廣州2月14日電(記者 賀林平)由暨南大學經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研究院撰寫的《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報告(2018)》今天在廣州出爐。該報告從經濟發展動力、新型產業結構、交通信息基礎設施、經濟發展開放性、協調性、綠色發展和共享性七個維度構建了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計算和比較2011、2016和2017年的高質量發展指數,總結了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情況和面臨挑戰,並針對性提出了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呈現三個主要特征:發展態勢良好、形成三個梯隊、高質量發展支撐動力發生轉換。

第一,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態勢良好。報告課題組主要帶頭人、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賈善銘介紹,高質量發展指數從2011年的0.4814,增至2017年的0.5129,年均增長了1.06%﹔11個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整體態勢較好,其中,香港、廣州、深圳、江門等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指數年均分別增長了6.77%、4.87%、4.63%、4.60%。

第二,按照高質量發展水平,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形成了三個梯隊。香港為第一梯隊,廣州、深圳、澳門和珠海組成第二梯隊,中山、東莞、惠州、江門、佛山和肇慶組成第三梯隊。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梯隊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提升較快,逐漸逼近第一梯隊。

第三,高質量發展支撐動力發生轉換。2011-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的指標體系中經濟發展動力指數、新型產業結構指數、交通信息基礎設施指數和經濟發展協調性指數年均增速為5.61%、5.26%、4.81%和0.55%,而經濟發展開放性指數、綠色發展指數和經濟發展共享性指數年均下降了5.67%、1.92%和2.76%。

同時,報告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面臨三個主要挑戰: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開放性指數、綠色發展指數和經濟發展共享性指數仍需提升﹔珠三角經濟發展開放性、協調性和共享性存在短板﹔城市之間高質量發展態勢差異較大。

第一,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開放性指數、綠色發展指數和經濟發展共享指數性仍需提升。與2016年相比,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開放經濟性指數、綠色發展指數和經濟發展共享性指數分別下降了16.31%、14.85%、8.38%。其中,經濟發展開放性指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對外資本依存度和外貿易依存度下降﹔綠色發展指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單位GDP水耗增加﹔經濟發展共享性指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師生比下降。

第二,珠三角經濟發展開放性、協調性和共享性存在短板。與2016年相比,2017年該區域三項指數分別下降了7.95%、23.44%、19.19%。這提示珠三角區域外貿易依存度和對外資本依存度下降,同時,人均GDP變異系數和城鄉收入比也呈現擴大的態勢。

第三,城市之間高質量發展態勢差異較大。與2016年相比,肇慶、東莞、珠海和惠州2017年的高質量發展指數分別下降了21.15%、9.75%、5.92%和4.18%,其中珠海和東莞高質量發展指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開放性和經濟發展共享性指數下降,而惠州和肇慶高質量發展指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綠色發展指數下降。

基於對以上問題的認識,報告建議,粵港澳大灣區在推進高質量發展時應從增強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動力、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全面開放新格局、創新區域協調發展方式、完善經濟發展成果共享機制等方面著力。具體而言:

第一,增強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動力。進一步提高創新主體的科技創新能力,建立城市間科技創新資源共享機制,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的涌現。

第二,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全面開放新格局。不斷提升技術含量與附加值較高的新產品出口佔比,提高資本流動效率與外資利用質量,同時不斷強化對外聯系,以提升開放發展質量,

加速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發展。

第三,創新區域協調發展方式。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城市為核心增長極,理順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增長極之間、不同梯隊的城市之間、城市群與經濟腹地之間的關系,推動經濟腹地共享,同時適度提升第三梯隊城市的城鎮化水平。第四,完善經濟發展成果共享機制。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針對性地補足11個城市在醫療衛生、教育、就業、公共物品等方面的短板。

(責編:袁勃、劉軍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