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落實好政策 咬定目標加油干(全媒看兩會)

2019年03月15日05: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聽人民智播報
  了解更多政策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以上,新增高標准農田8000萬畝以上,落實好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等稅收優惠政策……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一系列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提振市場信心的惠民惠企好政策發布。

  會場外,生產一線建設者、小康路上勞動者、田間地頭老把式、創新創業年輕人,大家干勁更足了、斗志更高了。會場內,代表委員表示,對於直接面向群眾涉及企業的好政策,要咬定目標抓落實,確保干一件成一件。

  鞏固擴大藍天保衛戰成果

  每天早晨醒來,楊曉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上的實時監測平台,查看公司所有排污口的排放情況。他是河北邢台市一家鋼鐵公司的環保工作負責人。

  “這組數據顯示的是132平方米燒結機機頭排放口的濃度,其中二氧化硫的排放濃度是3.5毫克/立方米,遠低於省裡規定的超低排放標准。”楊曉斌說,公司實時監測工作由第三方負責,在線監測數據與生態環境部及省市聯網,一旦超標排放,監測平台馬上報警。

  走進公司廠區,洒水車正在降塵作業,楊曉斌說,以前生產釋放出的富余煤氣隻能點長明燈燃燒放散,老遠的地方就能看著,既浪費更污染環境。現在,公司在綠色制造、節能環保上下功夫,利用煤氣、余熱等資源循環發電,每年節約標煤30萬噸。“大家的工作環境更好了,企業效益也在不斷提升!”

  ———■董曉宇代表———

  “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邢台市市長董曉宇代表說,今年將積極參與做好京津冀及周邊大氣污染治理攻堅,以工業企業深度治理為重點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散煤治理為重點加快優化能源結構,以加強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為重點加快調整運輸結構。尤其是壯大綠色環保產業。加快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重污染行業達標排放改造。

  發展特色優勢扶貧產業

  “春採茶,夏摘李,一年收入三四萬。”在四川峨眉山市普興鄉合江村的產業支撐下,已經脫貧的村民祝守煒對今年的收成信心滿滿。

  一年來,合江村的水果茶葉物流中心正式啟用,大山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開業。“茶+果”的種植銷售模式動力更足,僅脆紅李這一項,就讓合作社的20戶貧困戶累計增收超過3萬元。

  “我們以物流集散中心和專業合作社運營為載體,推動片區優質產業資源與市場有效對接,讓貧困對象、帶動主體、村集體經濟三方聯動,互利共贏持續發展。”合江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忠表示,從曾經遠近聞名的“苞谷村”到摘掉貧困村的帽子,合江村今年將繼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吳小怡代表———

  “脫貧致富離不開產業支撐,要大力扶持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峨眉山市市長吳小怡代表說,今年將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扎實推進脫貧攻堅。一方面,做強做優茶葉、高山蔬菜、中藥材等扶貧產業,尤其是圍繞旅游資源和山區鄉鎮生態優勢,深化茶旅融合、農旅融合,充分發揮集體經濟引領作用,積極發展農事採摘、觀光休閑、民宿體驗等鄉村旅游,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另一方面,針對優質農產品入市難、道地品牌創建難、產業持續增收難等問題,重點抓好特色園區引領產業發展,確保脫貧有實效、可持續。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整地、選苗、備肥,村民胡彥國每一樣都不怠慢,干勁兒十足。北方的春天來得晚,但黑龍江望奎縣四段村,籌備春耕早已開始。

  “著急干活,自然是因為收益多!”胡彥國說。以前,自己備苗、自己種、自己賣,折騰一年隻掙兩三萬元。如今有了新路子,成立合作社,又加入龍頭企業,秧苗農資都由企業給上好的,種地用最先進設備,銷路不犯愁,一畝地收入多了200塊。“去年我家掙了20多萬元,這幾天打算進城看看車展,給媳婦換輛新車開。”

  胡彥國的“新路”,正是當地龍頭企業探索的“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新模式。企業與合作社、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定產分紅、超產分紅,讓種植、加工、銷售聯接起來,企社戶多贏。4年來,當地1200多家農戶年增收2500多萬元,村裡新購置轎車150輛。

  ———■翟清斌代表———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回去后,我要把會上傳遞的好政策告訴農民朋友,讓大家知道中央對鄉村振興、農民增收多麼重視和關心。”黑龍江省龍蛙農業發展公司董事長翟清斌代表說,接下來會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基地建設和田間管理精細化,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保証稻米品質。同時,堅持走規模化經營路子,合理規劃整合零散土地,在土地流轉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農民新訴求,努力讓農民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

  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動能

  趁著春節后島內消費旺盛,劉士波踩准時間點,又新開了一間社區蔬菜便利店。談起創業開店,他心裡比海南的天氣還暖。

  “20多個經營場所,半天內注冊完。”劉士波在海口創辦的互聯網農業公司,正逐步把蔬菜配送、社區門店銷售通過互聯網結合起來。因為是社區連鎖店,經營地址多。以前,得跑不同轄區的工商窗口分別辦理20多次。現在,僅提交一套材料,一個窗口,一次全部辦理完成。“時間是創業公司的生命,審批流程不斷簡化,對創業者來說就是利好。”劉士波說。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店鋪供貨管理,他還通過科技創新找到好點子。公司專門研發了社區蔬菜門店系統,用戶可以線下現場購買,也可線上下單門店取貨。半年前,借助政府創業資金支持,該系統逐漸優化到蔬菜全產業鏈。“門店每種蔬菜的銷量,總控中心全知道。”劉士波說,根據日均銷量,產地直供蔬菜,能確保九成蔬菜賣完不浪費,不讓加盟小商戶虧本。

  ———■史貽雲委員———

  “現代服務業、旅游業和高技術產業是海南未來發展的三大產業領域。應鼓勵更多社會主體創新創業,拓展經濟社會發展空間,加強全方位服務。”海南省政協副主席、科技廳廳長史貽雲委員說。今年,將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解決影響創新創業創造的突出體制機制問題,特別是要為中小企業、年輕人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為高技術企業成長建立加速機制。“比如,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出台了若干激勵政策。一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將對企業研發投入一次性獎補50萬元。如果還沒有達到標准,但進入我們設立的培育庫,每年給予不超過50萬元的支持,助力其盡快成長。下一步要抓緊落實,釋放政策效應,鼓勵創新創業。”

  採寫:本報記者陳亞楠、韓春瑤、閆旭、馬晨、王明峰、魏哲哲、方圓、劉夢丹

  統籌:呂莉、黃超、王楠

  技術支持:人民日報數字傳播、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實驗室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15日 02 版)
(責編:馬昌、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