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金融優供給  重在調結構

歐陽潔
2019年03月25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我國金融行業在供給總量充沛的同時,也存在內部結構的不均衡。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讓金融市場結構、銀行體系內部結構和產品與服務結構更加均衡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是當前金融工作的重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改革優化金融體系結構,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由此可以看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義在於,金融要根據實體經濟的需求主動求變,改變現有體系結構、服務類型結構,提供實體企業所需的金融產品。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緊扣了我國金融服務供給總量較為充分而結構不夠均衡的現實。從總量上看,我國金融行業個頭不小,2018年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例為7.68%。從單家銀行業機構看,在2018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中國的銀行佔據優勢地位,在各項指標排名中,四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位列前十。此外,還有數千家遍布各地的中小商業銀行。從量上來看,金融服務供給相對充裕。

然而,供給總量充沛的同時,也存在內部結構的不均衡。首先是金融市場結構不均衡,銀行為主的信貸市場規模較大,而資本市場卻是短板,反映在企業融資結構上,間接融資比重遠高於直接融資。間接融資模式往往適合傳統的、成熟的市場主體,這些企業盈利模式清晰透明、還款來源有保証,還有充足的抵押質押,銀行現有的風險控制手段使用起來比較有效。但隨著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大量科創型企業萌芽成長,企業經營模式多種多樣,銀行傳統的風險評估方法與這些企業的特點往往不匹配,需要更多長期的、股權類資金注入。隨著科創板推出,銀行系資管子公司和理財子公司相繼成立,可以預期市場將迎來更多新的金融供給增量,改善目前過於依賴銀行信貸資金的狀況。

其次是現有銀行體系內部結構不均衡。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增加對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中小商業銀行往往更願意也能更有效服務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實際上,這幾年中小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一直在提升,服務能力也在增強。未來改善銀行體系結構的方向,不只是增加機構的數量,更重要的是增強機構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能力、流動性管理能力,支持其處置不良資產,釋放可貸資金。

最后是產品與服務的結構不均衡。眼下銀行總行是產品與服務的設計者,各地分支機構往往難以根據各地經濟特點做適應性改造,常常造成產品單一、同質的現象。這樣的情況不單在企業金融服務中出現,個人客戶選購理財產品時也會發現各家銀行產品相差不多。改善產品與服務的結構,金融機構要精准把握客戶需求,做精細化、差異化創新。

(責編:蔣琪、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