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成就有目共睹

陳晨
2019年05月16日08:2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成就有目共睹

5月15日,《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與營商環境新進展報告(2018)》正式對外發布。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與營商環境建設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1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負責人金海、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負責人林廣海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多部門多舉措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2018年,我國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強化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推動部門區域協作,深化國際合作。甘霖介紹,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17,較上年提升5位,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20強。

甘紹寧指出,中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與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是分不開的。為嚴格知識產權保護,國家知識產權局推動完善法律法規,健全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成本。強化源頭保護,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商標審查周期在去年壓減到6個月以內的基礎上,今年將進一步壓減到5個月以內,還要大幅壓縮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加大執法力度,2018年,全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7.7萬件,同比增長15.9%﹔查處商標違法案件3.1萬件,案值5.5億元,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持續提升。完善社會共治,加強知識產權文化建設。完善快速授權、確權、維權協調聯動機制。

海關方面同樣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一是持續保持進出境環節打擊侵權高壓態勢,積極參與中國制造海外形象維護‘清風’行動、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等重大行動﹔部署開展專項行動,對重點航線及重點商品加大監管力度。二是發揮執法優勢,完善打擊跨境侵權違法活動的國際網絡,同時加強與國內其他部門的執法聯動,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全鏈條綜合治理。三是堅持打、促結合,鼓勵支持企業開展創新。2015年11月1日起,取消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費,累計直接為企業節省費用2813萬元﹔推進知識產權備案及案件辦理全程無紙化,加快辦案速度﹔提供知識產權狀況預確認服務,確保合法貨物快速通關。四是注重宣傳培訓,不斷提升全社會創新和尊重知識產權意識。”金海表示。

中國嚴厲打擊侵權假冒的立場明確而堅定

2018年,全國行政執法機關查處侵權假冒案件21.5萬件。“侵權假冒對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造成危害,中國政府嚴厲打擊侵權假冒的立場明確而堅定。”甘霖透露,在嚴厲打擊侵權假冒方面主要採取了六大措施。

“一是開展重點領域整治。強化對互聯網、農村和城鄉接合部市場、進出口環節等侵權假冒高發多發領域和地區的監管。二是建立懲罰性賠償機制。《商標法》率先規定懲罰性賠償,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最高賠償額提高到了五倍。《專利法》修正案草案明確對惡意侵權行為可處以最高五倍的懲罰性賠償,大幅提高侵權違法成本。《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也將對懲罰性賠償予以規定。三是強化司法保護作用。2018年,全國公安機關破獲侵權假冒犯罪案件近1.9萬起,檢察機關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306件5627人,法院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近32萬件。”甘霖說,“四是推進跨區域執法協作。京津冀、長三角、泛珠三角、絲綢之路沿線4大區域協作持續深化。13個省市聯合開展電商打假‘雲劍聯盟’行動,共破獲侵權假冒案件158起,涉案總價值20多億元。京津冀晉蒙浙六省市開展互聯網打假區域協作對接。五是實行失信聯合懲戒,讓市場主體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國’網站歸集信用信息300億條,公開信用信息2.45億條。六是創新執法監管方式。”

我國正成為國際知識產權爭端解決的“優選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平等保護各類企業合法權益,堅決依法懲處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為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和有利於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的良好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林廣海介紹,近年來,人民法院依法審結“喬丹”商標爭議行政糾紛系列案、華為訴三星專利侵權糾紛案等大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案件。中國法院已成為世界上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尤其是專利案件最多的法院,在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公信力、吸引力、影響力顯著提升,外國當事人自願選擇中國內地法院作為訴訟地的知識產權案件不斷增多,我國正日益成為國際知識產權爭端解決的“優選地”。

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知識產權法庭,同時在地方設立19家跨區域管轄的知識產權法庭,統一審理專利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民事、行政知識產權案件。“依法審理商標和反不正當競爭案件,加強中外馳名商標保護,規范對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用與保護,制裁假冒商標、惡意搶注、搭車仿冒等商標侵權行為。依法審理著作權案件,加強著作權保護,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對文化創新的引導和保障作用。依法審理知識產權行政案件,保障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規范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行為。依法審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有力震懾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林廣海表示。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

除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我國還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甘霖介紹,優化營商環境以商事制度改革為重點,充分釋放市場活力。企業開辦時間降至8.5個工作日以內,“証照分離”改革有序推開,全面優化“多証合一”改革,外資企業設立實現商務備案與登記注冊“一口辦理”。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証改革,取証時間從法定60天大幅縮短至平均9天。加快食品生產和經營許可改革,簡化境外上市新藥審批程序。

“加大反壟斷執法力度,嚴厲查處民生領域價格壟斷行為﹔公平競爭審查成效顯著﹔開展涉企和民生領域價格收費專項檢查、進出口環節收費專項整治,加強電力、房地產等重點領域價格監管,查處案件1.8萬件﹔強化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查處案件1.1萬件。”甘霖透露。

著力改善消費環境。推動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全國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為94.16%,40余萬家企業完成質量管理體系升級。推進重點領域市場監管,強化網絡交易平台監管,開展互聯網廣告專項整治。

此外,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監管效能有效提升。開展跨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13.5萬戶。加快完善信用監管機制,強化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累計限制“老賴”任職30.8萬人次。“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營商環境改善幅度居全球第3、東亞太平洋地區之首。”甘霖指出。(本報記者 陳晨)

 

(責編:蔣琪、付長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