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2018年全國數字經濟體量超29萬億元,數字產業增速最快

產業互聯網步入黃金發展期,我們應如何更好擁抱?

齊志明
2019年05月17日13:3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網約車、外賣、慕課……今天,你我的生活,已全面被數字化了,迎來前所未有的便捷。而這,主要是“互聯網+”在消費端、在第三產業領域的生動應用,即“消費互聯網”。

反觀另一側,在供給端、在第一、第二產業領域,數字化進程交出了怎樣的答卷?換言之,“互聯網+”作為新動能,在賦能傳統產業、改造舊動能、助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即在“產業互聯網”方面,已經有怎麼樣的表現?未來又將呈現何種發現趨勢?

其實,在發展產業互聯網上,國家政策已做出明確的頂層設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怎麼理解“智能+”?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面臨哪些痛點?下一步著力點在哪?日前,在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和騰訊研究院主辦的“產業互聯網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暨2019年國家數字競爭力系列論壇上,與會政、產、學、研界人士聚焦有關議題,把脈數字經濟的發展脈搏。

無實証,不研究。調研數據有助於認知現狀、決策長遠。產業互聯網的上位范疇數字經濟的發展基本面怎樣?

先看產業體量。騰訊研究院出品的《數字中國指數2019》顯示,2018年全國數字經濟體量為29.9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2.02%,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32.28%上升至33.22%。數字中國分為四個指數:數字產業、數字生活、數字文化和數字政務,四大分指數中數字產業增速最快,顯示產業互聯網是這一輪數字化進程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領域,並且已經進入發展黃金期。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指出,發展數字工業要抓住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兩方面因素,因為工業互聯網是智能制造的使能技術和基礎設施,而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推進了工業互聯網的成長。

再看產業競爭力。會上,騰訊研究院聯合中國人民大學推出的《國家數字競爭力指數研究報告》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資源共享、數字資源使用、數字安全保障、數字經濟發展、數字服務民生、數字國際貿易、數字驅動創新、數字服務管理、數字市場環境等十個要素展開,構建了一套適應於中國國情和國際比較的國家數字競爭力評價體系——國家數字競爭力指數。報告顯示,中國以81.42分位列世界第二,在數字國際貿易要素上有突出表現,但與第一名仍有差距,需要在各要素繼續發力以期實現彎道超車。

對此,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表示,中國現在的經濟增長已經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型,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企業特別是騰訊一直在探索如何真正地能助力互聯網以外的產業實現數字化升級的轉型。騰訊研究院持續做了五年的數字中國的指數,通過騰訊、滴滴、美團、攜程、大眾點評、貓眼、拼多多的數據,來度量中國的區域發展的情況,反應這一數字化進程的脈動。

誠如業界實踐所展現的一樣,數字經濟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轉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當我們在談論產業互聯網時,究竟在談什麼?對標先進,立足當下,又有哪些短板需要補上?

“產業互聯網既是每一個產業發展、進步甚至生存的必需,同時它又是由於數字時代的到來、用戶的全面在線化和網絡效應的廣泛擴展,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帶來一種全面自動、數據自動的可能性之后,才形成的必然趨勢。”物美創始人、多點董事長張文中說,無論是生產企業、零售企業還是服務企業,都需要適應這一趨勢。而互聯網和物聯網的連接,這種一體化特性,都會使在線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功能得到幾倍、十倍、百倍的壯大,所以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重要的機會。

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范恆山認為,產業互聯網作為科技創新乃至綜合創新的重大成果,革命性的改變了產業發展的環節和支撐條件,給產業的拓展、優化和提升帶來了光明的前景和廣闊的空間。產業互聯網大大拓展了生產要素的彈性,大大降低了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對產業發展的制約性﹔它大大提高了資源配置的優化程度和市場服務的精准性,有利於拓展產業發展的領域,提高產品附加值﹔於管理層面而言,它大大的弱化了對管理者管理服務的依賴,又優化了管理者管理服務的手段,雙向增強了產業發展的效果。

同樣,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也看好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結合的放大效應,他指出,現在很多企業陷入了“互聯網焦慮”,但應該看到互聯網是基礎產業,應該運用到其他產業上去﹔互聯網產業與傳統產業的深度結合、新動能對舊動能的改造升級,將幫助中國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與會人士認為,產業互聯網起步不凡,前景看好,但仍需夯基壘台,做好底層准備工作。“一方面,要夯實基礎設施,進一步強化基礎設施的支撐,積極構建互聯互通的大數據體系﹔另一方面,要推動兩個融合,包括推動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推動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與城鄉區域的融合發展。此外,還應要探索建立促進融合發展的開發創新、知識產權保護、信用維護、貿易促進、安全保障等法律法規體系。”范恆山說。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