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讓期貨更接“地氣”(財經觀)

午  言
2019年05月20日05: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特色農產品期貨的誕生,表明資本市場對接實體經濟的主動性、自覺性越來越強。期貨市場發展要緊扣實體經濟需求,真正為產業和百姓服務﹔要緊扣發展實際,加快從“重跟隨”向“有特色”轉變

 

  紅棗,人人熟悉。這樣一種廣受喜愛的食品,已成為我國期貨市場大家族的成員。近日,紅棗期貨登陸鄭州商品交易所,讓農產品期貨市場上又增添了一個新角色。

  關注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人不難發現,除了很多非常專業化的品種,近年來越來越多平常觸手可及的商品也有了期貨交易。紅棗之前,早已有蘋果、雞蛋等很接“地氣”的品種。此外,諸如咖啡、花生等商品的期貨交易也一直在研究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紅棗、蘋果期貨不僅與我們的生活聯系緊密,還是“中國獨有”。也就是說,這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期貨品種,隻在中國市場有。接“地氣”加中國獨有,一批特色農產品在期貨市場上漸成氣候,讓過去顯得專業、神秘的期貨市場離百姓更近了,也為中國期貨市場發展蹚出了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路徑。

  期貨接“地氣”,就是要緊扣實體經濟需求,真正為產業和百姓服務。

  為什麼會產生“中國獨有”的期貨品種?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我們有相應的比較完整的產業鏈。以紅棗為例,常說的一句話是,“世界紅棗在中國,中國紅棗在新疆”。從供給端看,我國棗種植面積及產量居世界第一,新疆則是我國最大的優質紅棗種植基地。從需求端看,百姓認可紅棗的營養保健功能,消費基礎較好。供需條件都具備,一套完整的產業鏈自然應運而生。從近年紅棗市場的運行情況看,紅棗市場供大於求現象日益突出,價格持續下降,紅棗種植收益不斷下滑,利潤空間收窄。“棗賤傷農”,市場對避險的需求日益上升,呼喚盡快上市紅棗期貨。

  類似特色農產品期貨的誕生,從一個側面說明,資本市場服務實體和產業的主動性、自覺性越來越強。有了紅棗期貨,棗農和企業就可以利用權威價格信號合理安排生產經營,還可以通過參與期貨市場有效規避價格風險。期貨市場通過自己獨特的機制,還能夠引導棗農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讓紅棗產業供給側更加優化。

  期貨接“地氣”,就是要緊扣我們的發展實際,加快從“重跟隨”向“有特色”轉變。

  期貨市場發展得怎麼樣,不僅要看上了多少新品種,市場活躍不活躍,更要看市場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期貨是“舶來品”,由於起步晚,市場發展之初,大多數商品期貨的研發都側重“借鑒”:基於國外市場的成熟經驗,參照成熟市場的相關規則和制度。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穩步發展,各方對市場功能的認識不斷深化,研發、創新和監管等各方面能力也越來越強。在這樣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和產業實際,新品種不斷出現,基礎大宗商品期貨品種體系逐步建立。當越來越多“中國價格”發出響亮聲音時,中國期貨市場的影響力自然會與日俱增。

  當然,要讓期貨更接“地氣”,不僅需要品種“擴容”,也需要服務模式的創新。比如,近年來“保險+期貨”模式的運用,就為涉農企業有效管理市場風險、穩定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在已上市品種上,如何進一步發掘創新空間,更好地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發展,也是期貨市場未來的一大發力方向。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20日 18 版)
(責編: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