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網友關注人工智能的就業替代效應

2019年05月23日08:2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友關注人工智能的就業替代效應

近期,“人工智能”給就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引發廣泛熱議。一方面,人工智能改變了就業結構,造成部分工作被替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延伸了產業鏈,催生了新的崗位。據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統計,近一周以來,“智能+就業”話題相關新聞達14749篇,微信公眾號文章2727篇,微博1608條。

有網友認為,我國教育多以“吸收性知識教育”為主,人工智能以深度學習模式為主,這對傳統教育模式形成挑戰,因此,創新型教育應盡快出台措施並及時落地。網友“生命驚喜家庭教育”稱,傳統教育,學習多是通過死記硬背、大量做題掌握知識。現今,人工智能通過編程來掌握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腦,但背后也反映出我國教育制度亟待改進。網友“一杆寒芒先到”稱,浙江大學撤銷了10個就業率低的專業,新增人工智能等專業,很有感觸。社會在巨變,你不改變,等到現實來拍臉的時候,就為時已晚了。

有觀點認為,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造成勞動密集型行業失業,另一方面,也會催生新的崗位。網友“悅新之聲”表示,人工智能專業開始受到高校重視,說明這個行業人才缺口巨大,機器替代人工已漸成現實。人工智能造成了一些行業失業,也催生了眾多新的就業。所以擔心無用,關鍵是你有沒有繼續學習的能力。網友“悅晗梓洋”稱,智能是“減人”,減少成本、提高效率,這是市場經濟的屬性使然。網友“端庄的甜甜圈”也認為,人工智能確實會降低就業率,但相應地也會有更復雜、更有創造性的工作等待著人類。

許多網友十分關注“人工智能時代的再就業問題”,建言一手抓用工需求研判,一手促“雙創”就業供給。網友“cyqap”稱,未來將是自動化與新創造共存的世界,我們應該在意識上明確、行動上准備。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梁偉建議,建立政府、學界、業界聯合動態研判機制,提出應對策略和方案﹔深入激發“雙創”活力,進一步加大稅收減免、金融支持﹔建立健全AI時代社會保障體系,增加對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服務,降低人工智能的就業替代效應。

(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

(責編:蔣琪、付長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