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誰來種地”?智慧農業告訴你

陸培法
2019年05月28日08: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伴隨鄉村振興步伐加快,物聯網、雲計算等前沿科技不斷應用於農業領域。以無人作業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紛紛從實驗室走到田野,既能助力農業標准化、集約化生產,更為解決“誰來種地”提供方案,成為長遠破解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問題的有效對策。隨著科技創新和智能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深入實踐,中國的農業生產正在走入智慧時代。

  “智慧農業”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將農田、畜牧養殖場、水產養殖基地等生產單位和周邊的生態環境視為整體,並通過對其物質交換和能量循環關系進行系統、精密運算,保障農業生產的生態環境在可承受范圍內,如定量施肥不會造成土壤板結,經處理排放的畜禽糞便不會造成水和大氣污染,反而能培肥地力等。

  “智慧農業”能夠顯著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基於精准的農業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利用雲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進行多層次分析,並將分析指令與各種控制設備進行聯動,完成農業生產、管理。這種智能機械代替人的農業勞作,不僅解決了農業勞動力日益緊缺的問題,而且實現了農業生產高度規模化、集約化、工廠化,提高了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風險的應對能力,使傳統農業成為具有高效率的現代產業。

  “智慧農業”能夠徹底轉變農業生產者、消費者觀念和組織體系結構。完善的農業科技和電子商務網絡服務體系,使農業相關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夠遠程學習農業知識,獲取各種科技和農產品供求信息﹔專家系統和信息化終端成為農業生產者的大腦,指導農業生產經營,改變了單純依靠經驗進行農業生產經營的模式,徹底轉變了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對傳統農業落后、科技含量低的認知。另外,智慧農業階段,農業生產經營規模越來越大,生產效益越來越高,迫使小農生產被市場淘汰,必將催生以大規模農業協會為主體的農業組織體系。

  智慧農業的各種新業態不只是技術層面的進步,更是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試想不久的將來,廣袤的土地上,成千上萬台由北斗導航系統指引的農機具,以整齊隊列自動化地完成從種到收的全過程,那時候的農民才能真正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擁有更多獲得感和滿足感。我們要積極擁抱這一發展趨勢,加強科研攻關、解決技術短板,找准示范載體、加大推廣力度,同時做好智慧農業應用人才的培訓,迎接智慧農業的春天。

(責編:蔣琪、付長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