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給信用卡病毒式營銷開法治藥方

張淳藝
2019年05月30日08:35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鑒於您信用優良,已成為我行信用卡優選用戶,點擊立即申領。”這樣的信用卡短信推銷,每天都像病毒一樣發送到很多人的手機上。據新華社報道,近年來,由於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上的激烈競爭,爭相“拼規模”“搶市場份額”,病毒式的畸形營銷愈演愈烈。

  信用卡業務已經成為銀行的重要利潤來源,各家銀行都在發力布局信用卡業務,我國信用卡發卡量每年都在大規模增長。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6.86億張,同比增長16.73%,不少銀行的累計發卡量都突破了1億張。不過,信用卡發行火爆的背后,花式營銷獲客、強制辦卡等現象備受公眾詬病。

  眼下,用“無孔不入”形容一些銀行的信用卡營銷,可以說一點也不為過。瀏覽新聞、觀看短視頻、閱讀微信文章,隨時都會被推送信用卡廣告。盡管已明確表示不辦信用卡,但還是不斷接到電話、短信、郵件瘋狂推薦、騷擾,甚至在沒有同意辦卡的情況下,可能直接收到一張快遞到家裡的信用卡……

  其實,信用卡發行並不必然帶來利潤。目前“一人多卡”的授信情況極為普遍,許多信用卡發卡日就是死卡日,從未被激活使用。對此,銀行應端正營銷理念,摒棄“重發行、輕管理”的做法,不能隻盯著發卡數量和市場份額“跑馬圈地”,而應下工夫提高發行的含金量,讓更多客戶願意主動用卡而非被動辦卡。

  遏制信用卡營銷亂象,除了銀行自身需改進服務外,更需要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廣大消費者積極維權。法治社會,市場主體的行為必須受到法律的規范和約束。信用卡病毒式營銷行為,往往已經逾越了法律底線,需要開出法治藥方加以化解。

  比如,短信推銷侵犯公眾安寧權。《廣告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當事人同意或者請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等發送廣告,也不得以電子信息方式向其發送廣告。現實中,信用卡短信推銷鋪天蓋地,甚至在消費者明確拒絕的情況下繼續騷擾,這種做法已經侵犯了公眾的安寧權,涉嫌違反《廣告法》,應該得到懲戒。

  比如,收費“陷阱”侵害消費者知情權。信用卡在推銷時往往講得天花亂墜,卻對信用卡領用條款及章程提示說明語焉不詳。說好的“免年費”,實際上免的只是第一年年費,或者每年要交易到一定額度才可以免年費,這很容易誤導消費者,引發消費糾紛。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對此,應明確銀行的舉証責任,提高違法成本,倒逼其加強信用卡相關解釋提示服務,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

  再比如,未激活即收費同樣屬於違規。原銀監會2011年出台的《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四十九條規定,信用卡未經持卡人激活,不得扣收任何費用。但在現實中,不激活不開卡也要收年費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銀行卡年費會以欠款的形式記錄在持卡人的賬戶中,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造成逾期並影響個人征信情況。有關部門應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依法嚴厲查處。

(責編:趙爽、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