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制造業名城邁向創新型城市

2019年05月31日08:2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制造業名城邁向創新型城市

  日前,中國常州先進制造技術成果展示洽談會舉行,29名中外院士、300余位中外科研院所和高校代表、200余位知名企業和金融單位代表等共赴這場“科技之約”。

  工業是常州的立市之本,20世紀80年代,常州創造了“工業明星城市”的輝煌。站在轉型升級的風口,本地高校、人才、科技資源不足的短板逐步顯現,廣大企業渴望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脫胎換骨”。

  2006年以來,循著“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校所企共贏”的思路,常州帶著本土企業到全國的大院大所找技術、找人才,開啟了科技創新的“長征之路”。

  一條從制造業名城向創新名城的升級之路

  展洽會開幕式上,69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涉及新材料、智能制造裝備、新醫藥及生物技術、新能源等高新產業領域。

  每年的展洽會已成為常州展示“科技長征”成果的重要窗口。新聞發布會上,常州市副市長梁一波介紹,14年來,常州已帶領1000多家企業走出去,累計邀請國內外專家8800多人,展示最新科技成果5萬多項,發布企業創新需求5400多項,直接促成2000多個創新合作項目落戶常州。

  納恩博、遨博智能、天峋無人機3家公司都是通過“科技長征”落戶常州,其創始人都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魏洪興是遨博智能董事長、北航教授,在他的帶領下,遨博智能從三五個人、幾台電腦起步,到建設年產5萬台協作機器人研發、生產和運營基地,僅用了3年時間,研發的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機械加工、家居制造等多個行業領域。

  以“店小二”姿態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常州打出“撥、貸、保、投”組合拳,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深入實施龍城英才計劃(3.0版),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引育高層次創新人才﹔構建網上科技服務平台,實現供需雙方的快速對接。

  目前,常州累計引進南京大學等國內高校和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院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30多家﹔建成46家企業院士工作站和83家博士后工作站,引進2000多個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團隊,直接帶動引進3800多項專利成果的轉化及產業化。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借力創新鏈提升產業鏈,常州在石墨烯、光伏組件、機器人等眾多領域從追趕者變成領跑者,100多種工業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或領先水平,涌現出200多家“隱形冠軍”。被列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位列長三角城市群科技創新驅動力綜合排名第8位,常州,這座制造業名城已悄然實現了向創新名城的跨越升級。

  一個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朋友圈”

  2008年,江蘇與以色列簽署《關於民營企業產業研究和開發的合作協議》,常州率先與以色列相關機構布局開展高技術產業合作。

  2015年1月,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揭牌,這是兩國政府共建的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創新合作示范園區。在常州市委書記汪泉看來,牽手“創新國度”以色列,將打破傳統的招引思維,實現“創新機制示范、創新要素融通、創新合作引領、創新經濟帶動”的目標。

  目前,國內中以合作園區已經超過200個,但是大多數園區合作主要還是以項目引入、招商引資為主。中以常州創新園不僅有兩國政府共同發布的“共建計劃”,還在以色列創新署設有聯合辦公室,深度挖掘創新資源。同時,園區還探索了“資本+市場+並購通道”的投資並購模式、搭建了線上線下交互的國際技術轉移投資平台、設立了以色列高級專家庫,夯實了合作創新的基石。

  得益於優沃的發展土壤,位於常州的江蘇諾瑞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與以色列艾利姆共同研發了世界唯一覆膜的尿路支架系統,開發了輸尿管支架URS等四款產品。去年5月,公司獲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証,並形成了7項世界發明專利。

  截至目前,中以常州創新園已集聚以色列及中以合作企業81家,還形成了一個超過6000多家以色列創新企業的數據庫,建成了完備的技術轉移體系,促成技術轉移項目超過100個。而伴隨著中德創新中心、中瑞產業合作園、中芬綠色創新中心等國際合作基地的紛紛落戶,常州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朋友圈”正在變得越來越大。

  一場制造業創新模式的深度變革

  融資難,是中小微企業發展面前的一道難題,在常州,卻是另外一幅情景。一套以工業生產數據為征信依據、致力於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大數據系統,喚醒沉睡的工業大數據,秒變生產“現金流”。2016年末,首創工業征信模型的常州天正工業上線“工業大數據金融服務平台”,已累計協助1200多家客戶融資,獲得各類金融服務總額超過8億元。

  “高質量工業明星城市”,這是常州對自己的期望和目標。面對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常州該如何抓住機遇?

  從工業互聯網切入,不斷提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品牌化水平,常州踏准了時代的節拍。通過實施“千企上雲”專項行動、工業互聯網平台和標杆工廠培育行動等政策措施,常州上雲企業已超過4000家、上雲設備有21000多台套,並探索出“一橫多縱,五星上雲”的“常州模式”。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廣乾看來,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還存在著核心技術缺乏、創新人才不足等瓶頸,需要政府進一步強化政策引導和產業培育,完善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

  出台《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打造中國首個大型工業互聯網專業展館——工業互聯網體驗培訓中心﹔在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成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虛擬學院和大數據中心。常州在加強平台建設、提升安全保障、融合創新應用等方面持續發力。

  6月20日,首屆世界工業和能源互聯網博覽會將在常州舉行,聚焦國內外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實踐經驗與建設成果。常州期望以會為媒,助推項目和人才招引、企業和平台建設等,並希望越來越多的專家和企業家,協力助力常州智能制造先行先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從而為制造業模式帶來深度變革,也惠及更多城市。(蘇雁 許學建)

(責編:車柯蒙、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