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以地方專項債助力高質量發展

周人杰
2019年06月19日07: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以改革促調控,調控更有效﹔以調控助改革,改革更有力。改革與調控的有機結合、深度融合,關鍵在於把握好“度”、劃清政策的邊界,把改革與調控統一到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上來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通知》,強調要有效發揮財政和貨幣政策作用,支持做好專項債券有關工作。連日來,各方對此高度關注,市場反應非常積極。根據財政部統一部署,6月14日至24日,中國工商銀行將於海南、上海、廣東、廣西等試點省區市開售櫃台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涵蓋收費公路、土地儲備項目等。應當看到,地方專項債在當前的“六穩”基調下,是主動出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大舉措,必將對振興實體經濟發揮重要作用。

  形象地說,相對於那種不規范的舉債融資,這次改革是為地方專項債“開大、開好前門”,是宏觀調控中典型的逆周期調節措施。世界銀行日前發布報告,再次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2.6%和2.7%,並警告“面臨重大下行風險”。應對好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實現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就要讓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不僅要做簡政放權、減稅降費的“減法”,還要做好保障重大項目、服務實體經濟的“加法”。按通知要求,一方面要“允許將專項債券作為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綜合施策進一步支持穩定增加有效投資﹔另一方面貨幣政策也要協同配合,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對符合標准的項目提供配套融資支持。可以預見,相關政策落地后在經濟總量上將會有效地穩增長,在結構上將會有力地補短板,能有效解決實體經濟的資金問題。

  “開大”更要“開好”的要求表明,地方專項債的發行是調控的任務,更是改革的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與創新完善宏觀調控密切配合,越來越成為調控的手段和保障。無論是“六穩”還是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都必須用改革的方法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既要“開大前門”,又要“嚴堵后門”。具體講,一是要嚴格問責、終身追責,強化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誰舉債誰負責、誰融資誰負責”﹔二是要精准聚焦、精准施策,重點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決不能“跑冒滴漏”,決不能讓“土地財政”死灰復燃﹔三是要疏堵結合、防控風險,從嚴設定條件,避免脫實向虛,避免“半拉子”工程,不得過度融資,決不能“大水漫灌”,決不能重回片面依賴粗放式增長的老路上。

  以改革促調控,調控更有效﹔以調控助改革,改革更有力。比如向金融機構市場化融資,與對地方加快使用進度、“盡早發揮資金使用效益”的指令不同,要求的是“按照商業化原則自主決策”,這就必須正確處理好“找市長”還是“找市場”的關系。再比如避免層層嵌套、層層放大杠杆,既要壓實政府責任、“閉環”管理,又要設定合規、免責的邊界。歷史告誡我們,越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大時,在基層建設項目上越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規范問題。所以,改革與調控的有機結合、深度融合,關鍵在把握好“度”、劃清政策的邊界,把地方專項債的發行與使用、監管,切實地統一到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上來。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改革開放40多年來,累積的物質財富奠定了我們無懼困難的信心,積蓄的調控經驗筑牢了我們無畏挑戰的底氣,迸發的改革精神激發了我們無往不勝的動力。更要看到,去年中國政府債務的負債率隻有37%,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平,風險總體可控。開好地方債的便利之門,防控好隱性債務的可能膨脹,把拉動投資、擴大內需和穩定就業、改善民生的各項政策協同配合好,我們定能保質保量貫徹好通知要求,努力讓專項債券助益實體經濟,推動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19日 05 版)

(責編:庄紅韜、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