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一人能盯兩條流水線 生產效率提高兩成

車床工“搭班”機器人(經濟新方位·新職業看潛力②)

本報記者  馬  晨
2019年06月23日05: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不到60秒,能干多少事?在董祖陽這裡,能走完一整套車工工序。

  輸入程序,按動開關,“手臂”從料倉抓取一個軸承的毛坯料,放入1號機床。20秒,機床防護門自動打開。“手臂”抓取加工件,進2號機床再加工,隨后再提出,上傳送帶,進入下一工序。

  河北臨西縣,一家軸承生產車間,董祖陽操作的“手臂”便來自一組六軸關節式工業機器人。軸承是當地特色產業,生產和出口企業就有420家,產量佔全國1/10。

  起初,這裡多生產窗帘、自行車上的低速碳鋼軸承,后來是高速碳鋼軸承,用於汽車、礦山機械設備。如今,高鐵、航空領域也能找到臨西出去的P2級軸承。

  從簡單機械加工到半自動、數控生產,再到機器人上崗,董祖陽在這家企業工作12年,都趕上了。

  “剛起步時是小型車床,靠人工手搖扳把產生動力加工零件,熟練工1天最多出100個。”董祖陽那時剛20歲,學歷不高,有足夠體力就能賺更多錢。

  后來,企業購進液壓半自動式車床,1台一天加工1000多個零件,產品穩定性也提高不少。有了技術含量,他和一條生產線的6個工友,邊干邊學。

  就這樣一直到2011年下半年,產品質量逐漸無法達到國內國際客戶要求,企業訂單量下滑,提高裝備水平和產品層次迫在眉睫。

  “雖然大部分軸承企業或多或少引進了半自動化設備,但生產過程還是需要大量人工干預。人員過多,卻不能產生同等價值。”臨西縣發改局局長王其良認為,引進自動化設備,通過一人多機作業來提質增效迫在眉睫。

  “如今,一個熟練的車床工每月工資漲到四五千元。更發愁的是,高薪也招不到高技能人才。”企業負責人李召覺得,過去有利潤,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勞動力成本低。裝備自動化智能化,讓技術紅利成為可能。

  如今,工業機器人走進當地三成軸承企業車間。在王其良看來,這對提升勞動力素質、提高企業生產效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很有意義。

  有了機器人,一個人就能盯兩條流水線。比如,董祖陽所在的車間,10條生產線,24小時運轉,每年節省人工成本100多萬元,生產效率一下子提高20%。

  眼下,他正系統學習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技術,還有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相關知識。“機器人全自動生產線、機床設備網絡化應用,這是未來方向,不學就會被市場淘汰。”

  從車床工到數控機床操作員,再到與機器人打交道,董祖陽覺得,車間越來越智能,自己也更“聰明”了。

  

  ■鏈接

  技術升級拉動新興職業需求

  近日,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13個新職業信息。分析這13個新職業,可以發現,它們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領域,這與我國當前所處社會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升級發展、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廣泛使用等方面有著莫大的關聯。

  比如,隨著新興技術的採用,傳統的第一、第二產業越來越智能化。工業機器人走上生產流水線在部分地區得到推廣。工業機器人的大量使用,對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和系統運維員的需求劇增,與機器人相關的生產、服務和培訓企業蓬勃發展,使其成為現代工業生產一線的新興職業。

  (資料來源:人社部)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3日 02 版)
(責編:李楓、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