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光明論壇:斗而不破 競合而行

2019年06月26日08:2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斗而不破競合而行

“美國人心裡明白,其實是不可能遏制住中國崛起的。”近日,一位來訪的美國現任資深外交官私下對筆者說道。這多少折射了一部分美國精英就當下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及中國未來發展的真實想法。

從目前的各項數據看,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有限,對中國社會心理的沖擊卻不小。特朗普對華施壓徹底撕掉了美國虛偽的面具,給不少人上了一堂課。長期以來,多數國人腦海中的美國形象,都被民主、自由、開放、規則等正面詞語所佔據,而現在,這些“正”面形象蕩然無存。事實上,全面洞察美國歷史后會發現,那些“正”面形象只是美國的一面,“負”面卻被多數中國人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美國的對外政策具有“善惡並生”的雙向症,濫用軍力、威懾他國、監聽世界、制衡各方的“惡”的一面經常展現出來。美國建國以來,90%的時間與對外戰爭相伴,或發動、或參與、或卷入與他國的武力沖突。美國曾是反法西斯主義的領導國,但也是全球多數軍事沖突的策源國﹔美國還常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在歐洲、中東、東南亞、南亞巧當“離岸平衡者”,挑動地區是非。對此,世界輿論往往被美國“民主化”口號與對外宣傳政策迷惑得過多,而對其“惡”本質的揭批過少。

美國的國際影響自帶“穩亂交錯”的雙軌力,既有全球經濟、貿易、金融體系的規則塑造力,也有導致全球危機、治理赤字、國際失序的破壞力。每10年左右,美國便爆發一場金融危機,導致國際體系的紊亂﹔美國GDP全球第一,是全球經濟的穩定錨,而美國債務也是全球第一,消費主導、負債運營的美國經濟常引起全球經濟嚴重失衡﹔美國創新能力全球最強,但“唯我獨尊”霸主心態不能容忍他國超越。對此,國際社會往往羨慕美國的先進與發達,而常常忽視其背后不平等制度的亂源以及國際體系改革的必要性。

美國的綜合國力體現“強弱同生”的雙重性,美國既是全球經濟、金融、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也是安全感最差、焦慮感最重、脆弱性最強的全球大國。美國軍費長期全球第一,幾近全球其他國家軍費的總和,而美國卻也是最擔心恐怖主義襲擊、全球敵人最多的國家。美軍、美元與美國價值觀支撐著美國霸權,卻處在空前的衰退期。對此,人們往往聚焦對現存美國強勢的應對,卻對美國衰落的長期趨勢准備不足。

綜合審視美國可知,中美經貿摩擦正在讓世界尤其是中國人的美國觀更成熟。對美國,我們既要善於學習、合作,如美國有約49%年輕人對中國存有好感,美國商界多數都希望取消關稅,美國數個州通過對外友好的相關法案等等。相反,對待“壞、惡、亂、弱”面的美國,如“類麥卡錫主義”之風在華盛頓蔓延、在對華經貿談判漫天要價、一些美國媒體拼命歪曲對華報道等,中國要敢於批判、斗爭。

客觀認識美國社會、對外政策、國際影響、綜合國力的雙面性,便知當前美國聯邦政府壓制中國發展、試圖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不僅是國內民意與文化慣性的歷史延續,也具有美國維系全球霸權的行為本質。國人當前要做的,是調整心態,直面壓制,斗合兼備,並從歷史中尋求更多借鑒。

當前的中國具有足以捍衛主權安全的軍事實力以及在制造業領先於全球的工業實力。中國既要對與美博弈的未來充滿信心,也有必要防范過度對抗、過度妥協兩類歷史教訓在中國重演。美國對華政策並不是鐵板一塊,這決定了中國反擊也需要有所區分。更重要的是,美國聯邦政府對華壓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的州政府,也不能代表全體美國人,更不是中美關系的全部,這決定了中國對美互動的方式也需要更加精細化。

應對“雙面美國”,歷史經驗與現實狀況提醒我們,一方面須調適社會心理,適應當前中美關系“競爭大於合作”的新常態,不必談“美”色變﹔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對美博弈的戰略耐心與毅力,“斗而不破”“競合並行”。面對外部壓力,中國社會已形成“關鍵是做好自己的事情”這一共識。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到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國對未來的發展有自己的路線圖與時間表。因此,中國社會要堅持不折騰,不氣餒,不驕傲,不浮躁,不能因過度回擊而打亂自身的發展節奏。

我們應排除外界干擾,繼續把工作聚焦在如何認真落實執行中央既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針政策上來,繼續大力推行簡政放權、推進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奮勇搏擊的一代代企業家,應有更強的定力與更大的智慧,帶領企業闖過這波風浪,繼續在科技創新與精細管理上下功夫,以優質的產品與服務贏取機遇的垂青。對於國人來說,則有必要振奮精神,保持信心,在持續學習、共同奮進中一同托舉我們的復興夢想。

(作者:王文,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責編:庄紅韜、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